用酶去除大豆抗营养因子的研究

被引:11
作者
励建荣
顾振宇
冯成汉
机构
关键词
大豆,小麦,抗营养因子,发芽,酶解,热处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 [食品工业];
学科分类号
0832 ;
摘要
利用小麦发芽所具有的酶和大豆本身发芽的酶系共同作用来驱除大豆抗营养因子。经过初步研究认为将各发芽18h的大豆和小麦按干重比4:6的比例混合打浆后,在pH6.5,25℃条件下先酶解2h,然后在pH5.15,55℃条件下酶解3h后,去除效果明显,植酸的去除率达99.8%,棉子糖的去除率达94.8%,水苏糖的去除率达92.8%,结合热处理后,脂肪氧化酶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去除率均为100%。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除去大豆的不良因素提高豆奶质量 [J].
邱毅 .
四川食品工业科技, 1995, (02) :20-21
[2]   建议在大豆制品的理化指标中增加脲酶定性试验 [J].
吴洁英 .
食品科学 , 1992, (07) :48-49
[3]   大豆胀气因子消除的研究 [J].
曹志军 ;
宋世廉 ;
李玉振 .
食品与发酵工业, 1991, (02) :30-35
[4]   测定大豆中植酸评价某些矿物质的可利用性 [J].
曹柳青 ;
潘海涌 ;
不详 .
食品科学 , 1991, (03) :3-5
[5]   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中的低聚糖 [J].
曹志军 ;
宋世廉 ;
李玉振 .
食品与发酵工业, 1990, (05) :36-43
[6]   大豆脂肪氧化酶的化学法抑制的探讨 [J].
王志海 ;
李玉振 ;
宋世廉 .
食品科学, 1990, (09) :6-11
[7]   人类肠道中的重要生理性细菌——双歧杆菌 [J].
郝维善 .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1989, (01) :116-123
[8]   大豆的脂肪氧化酶与正己醛含量的关系 [J].
王志海 ;
李玉振 ;
宋世廉 .
食品与发酵工业, 1988, (03) :39-45
[9]   植酸及其应用 [J].
郦伟章 .
今日科技, 1988, (04) :9-9
[10]  
饮料分析与检验.[M].罗平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