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3 条
祁连山高寒草原碱性土壤固氮微生物数量及固氮基因(nifH)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14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台喜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李师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光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张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机构:
[1] 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祁连山高寒草原;
碱性土壤;
固氮微生物;
固氮基因;
群落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2 [草原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对祁连山高寒草原碱性土壤可培养固氮菌数量、固氮基因(nifH)群落结构及其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氮菌数量在土层0~40cm处于3.6×105~0.21×105 CFUs.g-1之间,除了海拔3 001m的土样AQ4外,其他3个土样固氮菌数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而减小.固氮菌数量与地下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性,与有机碳、可溶有机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正相关性,而与pH值和全盐呈负相关性.通过基因测序得到的37个固氮基因nifH克隆中,蓝藻门占41%,变形菌门占8%,厚壁菌门占14%,未知菌株占37%;蓝藻门在除了AQ4外的土样中普遍存在,并且是AQ1的优势固氮菌群.此外,还发现了4个新的nifH基因,分别是AQ1-12(KC412109)、AQ4-3(KC412133)、AQ4-4(KC412133)、AQ4-5(KC412133),其中后三者是土样AQ4的优势种群.
引用
收藏
页码:208 / 21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环境因素主导着冰川前沿裸露地好氧异养细菌群落的分布
[J].
章高森
;
张威
;
刘光琇
;
安黎哲
;
陈拓
;
李忠勤
.
冰川冻土,
2012, 34 (04)
:965-971

章高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张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刘光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李忠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2]
不同深度冻土微生物数量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J].
王鹭
;
董小培
;
张威
;
章高森
;
刘光琇
;
冯虎元
.
冰川冻土,
2011, 33 (02)
:436-441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董小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巩义市第二高级中学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章高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刘光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3]
不同海拔表层土壤微生物数量消长的机理
[J].
刘光琇
;
董小培
;
张威
;
章高森
;
王鹭
;
岳君
.
冰川冻土,
2010, (06)
:1170-1174

刘光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章高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4]
甘南玛曲沼泽湿地土壤微生物量、理化因子与土壤酶活的关系
[J].
牛世全
;
李君锋
;
杨婷婷
;
达文燕
;
杨建文
;
宁应之
;
姚健
.
冰川冻土,
2010, (05)
:1022-1029

牛世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婷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建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宁应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5]
黑河上游祁连山区植物群落随海拔生境的变化特征
[J].
丁松爽
;
苏培玺
.
冰川冻土,
2010, (04)
:829-836

丁松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

苏培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
[6]
科尔沁沙地放牧干扰恢复过程中植被组成和生物结皮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J].
宁远英
;
徐杰
;
张功
.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0 (06)
:670-676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7]
珠芽蓼内生固氮菌鉴定及其固氮基因分析
[J].
李振东
;
陈秀蓉
;
李鹏
;
满百膺
;
王辰月
;
邹雨坤
;
徐长林
.
草地学报,
2009, 17 (05)
:552-557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秀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8]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三种土壤微生物氮素类群数量及其分布的影响
[J].
赵有翼
;
蔡立群
;
王静
;
张仁陟
.
草业学报,
2009, 18 (04)
:125-130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蔡立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仁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9]
固氮类植物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宋成军
;
马克明
;
傅伯杰
;
曲来叶
;
刘杨
.
生态学报,
2009, 29 (02)
:869-877

宋成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和区域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曲来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和区域国家重点实验室

刘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和区域国家重点实验室
[10]
库布齐沙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初步研究
[J].
王素娟
;
苏和
;
高丽
.
中国草地学报,
2008, 30 (06)
:89-93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