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平衡法与川东大池干推覆带区域滑脱面预测

被引:9
作者
刘玉萍
张洁
尹宏伟
徐士进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及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平衡与恢复; 面积平衡法; 大池干构造; 滑脱深度; 滑脱褶皱; 断层转折褶皱;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08.04.003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面积平衡法的原理与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川东大池干构造的解释。利用面积平衡法,本文预测出在该地区可能有三个较大的区域滑脱面,它们分别位于3.53km处的中三叠统(由石膏、盐岩和泥页岩组成),7.79km处的下寒武统(由页岩、石膏和岩盐层组成),以及8.67km处的下寒武统(由页岩、石膏和岩盐层组成)地层之中。根据以上滑脱面的分析结果,作者认为大池干构造可以解释为滑脱褶皱和断层转折褶皱两种成因模式。在滑脱褶皱模式中,主滑脱面为8.67km处的非能干层;在断层转折褶皱模式中,该地区被认为具有上下两个滑脱面,其上滑脱面为3.53km处的非能干层,而其下滑脱面为7.79km处的非能干层。两种模式所对应的面积深度直线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两种构造解释都具有内部岩层一致性,剖面达到平衡,故具有相对的合理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10 / 41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南大巴山前陆冲断带构造样式及变形机制分析 [J].
李智武 ;
刘树根 ;
罗玉宏 ;
刘顺 ;
徐国强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6, (03) :294-304
[2]   同沉积挤压盆地构造演化恢复的平衡剖面方法及其应用 [J].
周建勋 .
地球学报, 2005, (02) :151-156
[3]   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平衡剖面分析 [J].
陈竹新 ;
贾东 ;
张惬 ;
魏国齐 ;
李本亮 ;
魏东涛 ;
沈扬 .
地质学报, 2005, (01) :38-45
[4]   渝东构造样式分析与成因解析 [J].
徐政语 ;
李大成 ;
卢文忠 ;
林舸 ;
刘池阳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4, (01) :15-22
[5]   伸展构造盆地的平衡剖面及其构造意义——以松辽盆地南部为例 [J].
颜丹平 ;
田崇鲁 ;
孟令波 ;
张建增 ;
周美夫 .
地球科学, 2003, (03) :275-280
[6]   用面积平衡原理预测伸展断陷盆地中岩层内部应变及亚分辨正断层的方法 [J].
漆家福 ;
Groshong R H Jr ;
杨桥 .
地球科学, 2002, (06) :696-702
[7]   三维构造面的连续性恢复 [J].
单业华 ;
孙洪斌 ;
李自安 ;
林舸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5) :37-40
[8]   构造平衡分析及其对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极性的制约:以浙西北地区为例 [J].
肖文交 ;
李继亮 ;
孙枢 ;
陈海泓 .
地质科学, 2000, (03) :257-266
[9]   塔里木北缘库车盆地冲断构造平衡地质剖面研究 [J].
杨庚 ;
钱祥麟 ;
李茂松 ;
张明山 ;
张志诚 ;
郭召杰 .
地球科学, 1996, (03) :63-67
[10]   川东大池干井构造带形成机理分析及挖潜勘探评价 [J].
蒲家奇,孟德勤,周文 .
天然气工业, 1995, (02) :15-1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