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数字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技术系统建设及其对汶川大地震研究的数据支撑

被引:374
作者
郑秀芬 [1 ]
欧阳飚 [1 ]
张东宁 [1 ]
姚志祥 [1 ]
梁建宏 [2 ]
郑洁 [1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测震数据备份中心; 技术系统建设; 地震数据支持; 汶川地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十五"期间中国地震观测系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于2007年底完成"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国家数字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技术系统的建设.该数据备份中心可以准实时地接收并存储全国1000多个固定地震台站的信号,具备海量数据校验、数据格式转换、以用户定制方式截取地震事件波形数据和数据网络下载的功能.到目前为止,已累计为国内10多个科研单位开展的70多项研究提供了近70TB海量波形数据的服务,特别在快速开展的汶川特大地震震后相关研究中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和保障作用.本文介绍了"国家数字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技术系统建设、汶川特大地震数据服务快速响应、大地震快速响应波形数据自动截取系统建设,以及对地震学及相关科学研究的数据支持情况.
引用
收藏
页码:1412 / 141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汶川地震余震序列的地震各向异性 [J].
石玉涛 ;
高原 ;
赵翠萍 ;
姚志祥 ;
太龄雪 ;
张永久 .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2) :398-407
[2]   2008年汶川地震震源区横波分裂的变化特征 [J].
丁志峰 ;
武岩 ;
王辉 ;
周晓峰 ;
李桂银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12) :1600-1604
[3]   四川及邻区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 [J].
常利军 ;
王椿镛 ;
丁志峰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12) :1589-1599
[4]   利用P波初动资料求解汶川地震及其强余震震源机制解 [J].
胡幸平 ;
俞春泉 ;
陶开 ;
崔效锋 ;
宁杰远 ;
王艳华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6) :1711-1718
[5]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的建设与发展 [J].
刘瑞丰 ;
高景春 ;
陈运泰 ;
吴忠良 ;
黄志斌 ;
徐志国 ;
孙丽 .
地震学报, 2008, (05) :533-539
[6]   汶川中强余震震源深度的确定及其意义 [J].
张瑞青 ;
吴庆举 ;
李永华 ;
丁志峰 ;
曾融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10) :1234-1241
[7]  
“5·12”汶川8.0级地震汉源烈度异常机理的初步探讨[J]. 高孟潭,陈学良,俞言祥,雷建成.震灾防御技术. 2008(03)
[8]   利用国家数字地震台网记录计算汶川地震余震峰值加速度分布图 [J].
俞瑞芳 ;
俞言祥 ;
肖亮 ;
徐伟进 .
国际地震动态, 2008, (06) :4-8
[9]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的近期发展 [J].
周公威 ;
张伯明 ;
吴忠良 ;
万永革 ;
黄文辉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04) :1130-1134
[10]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的现状和近期发展 [J].
周公威 ;
张伯明 ;
吴忠良 ;
黄文辉 ;
王红 ;
黎明 ;
贺冬梅 ;
郝春月 .
地震学报, 2005, (01) :109-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