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磁扰动事件期间全球电离层的扰动形态分析

被引:8
作者
尚社平
郭兼善
史建魁
张满莲
刘其俊
罗熙贵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2]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空间天气开放实验室
[3] 北京
[4] 空间天气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磁暴类型; 电离层暴; 全球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52 [电离层物理];
学科分类号
070802 ;
摘要
利用全球电离层台站提供的观测数据 ,分析了 5次不同类型磁暴事件期间全球电离层F2 层f0 F2 和hmF2的扰动变化 .主要结果表明 :对于延迟型主相磁暴S(C)和S(E) ,中高纬电离层首先会出现明显的正相扰动 ,随后是明显延迟的负相扰动 ,负相扰动覆盖范围广 ,甚至扩展到低纬区 ,且持续时间很长 ,恢复及其缓慢 ,其中S(C)型的扰动更为明显 ;对于非延迟型主相磁暴S(A)、S(B)和S(D) ,高纬电离层正相扰动持续时间较短甚至不出现 ,中高纬电离层负相扰动的出现、发展和恢复也相对较快 ;磁暴主相强度的大小会对电离层负相扰动的强度、发展和持续时间产生一定的影响 ;高纬电离层扰动在非延迟型主相磁暴恢复相期间会出现明显的地方时效应 ,地方时效应随纬度的降低而增强 ,并且会明显影响到中低纬电离层的扰动 ;电离层扰动从高纬到低纬的变化趋势为 :f0 F2 的扰动由负相向正相转化 ,hmF2 的增加由全天出现趋向于只存在于夜间 ,反映了不同扰动物理机制的作用 .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不同类型磁暴和中低纬电离层暴的关系 [J].
张奇伟,郭兼善,章公亮,郑红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05) :581-589
[3]  
Ionospheric Storms — A Review[J] . M.J. Buonsanto.Space Science Reviews . 1999 (3)
[4]  
RES[P]. 澳大利亚专利:AU5679373A,1974-12-12
[5]  
The accuracy of simple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height of the maximum electron concentration of the F2-layer from scaled ionospheric characteristics .2 Dudeney J R. J. Atmos . Terr. Phys .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