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糖类及刺五加甙类的干扰素促诱生效应

被引:13
作者
杨吉成
刘静山
盛伟华
机构
[1] 苏州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
关键词
多糖类; 剌五加甙类; 促诱生剂; 干扰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刺五加多糖及其甙B、D和E,羧甲基茯苓多糖、银耳多糖等对本室自建的S801和S7811白血病细胞系进行了干扰素诱生和促诱生试验,其药物促诱生组的干扰素效价比常规诱生组(3.45±0.173lg u/ml)高10~20倍,可见这些药物是理想的干扰素促诱生剂,这些细胞可用于干扰素生产。药物促诱生干扰素动力学试验表明,药物促诱生和常规诱生干扰素的动态曲线均在4~20h逐渐上升,20~24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但在各相应时期的促诱生干扰素效价均明显高于常规诱生,促诱生效应的最佳时间是在20~24h。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29+46 +46-4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刺五加甙及其多糖对S801白血病细胞系干扰素促诱生作用 [J].
杨吉成 ;
刘静山 ;
徐培君 ;
徐鸿贞 .
中国免疫学杂志, 1986, (04) :229-231
[2]   刺五加多糖对白血病细胞系促诱生干扰素动力学研究 [J].
杨吉成 ;
刘静山 ;
徐培君 ;
徐鸿贞 .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6, (04) :231-233+197
[3]   白血病细胞系S801和S7811的动力学研究 [J].
张澜生 ;
杨吉成 ;
徐兴娣 ;
刘静山 ;
顾冠彬 .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85, (Z1) :9-9
[4]   刺五加花果的药理研究 [J].
胥保生 ;
张佩华 .
中成药研究, 1984, (05) :23-24
[5]   刺五加中丁香甙含量变化 [J].
许正斌 ;
王明禹 .
中医药学报, 1984, (01) :55-58
[6]   S801和S7811白血病细胞系的干扰素诱生试验 [J].
杨吉成 ;
徐鸿贞 ;
刘静山 .
江苏医药, 1983, (10) :8-9
[7]   羧甲基茯苓多醣对免疫功能的作用及其毒性 [J].
叶聚荣 ;
林大杰 ;
陈文雄 .
福建医药杂志, 1983, (01) :27-29
[8]   银耳多糖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骨髓造血功能及蛋白质、核酸合成的影响 [J].
林志彬 ;
孙曼琴 ;
柴宝玲 ;
马俊江 ;
焦柯 .
中医杂志, 1982, (05) :69-71
[9]  
徐鸿贞等. 中华肿瘤杂志 .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