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点”祈使结构的语法转喻阐释

被引:11
作者
吴淑琼 [1 ]
文旭 [2 ]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
[2]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汉语; “A+点”祈使结构; 语法转喻; 语义压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46 [近代、现代语法];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本文以语法转喻为视角,对汉语"A+点"祈使结构的生成机制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语法转喻"结果代动作"是该结构形成的认知理据;构式义对词汇义的压制是语法转喻操作的认知动因;语境对语法转喻操作具有调控作用。阐明"A+点"祈使结构产生的认知动因有助于明晰结构中A的语义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6+127 +1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当代语言学理论与汉语教学 [J].
陆俭明 .
世界汉语教学, 2009, (03) :391-398
[2]   小说叙事的转喻机制 [J].
卢卫中 ;
刘玉华 .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9, 41 (01) :11-17+80
[3]   论汉语中形容词类祈使句————从转喻角度看其语义生成过程 [J].
夏鹭 .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7, (04) :123-125
[4]   祈使句语法构式的转喻阐释 [J].
李勇忠 .
外语教学 , 2005, (02) :1-5
[5]   Metonymy in Grammar [J].
Ronald W.Langacker .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4, (06) :2-24
[6]   形容词的数量特征及其对句法行为的影响 [J].
石毓智 .
世界汉语教学, 2003, (02) :13-26+2
[7]   汉语祈使句和形容词的类 [J].
薛玉萍 .
语言与翻译, 2001, (04) :30-32
[8]   “形容词+‘点’”的信息功能与语义取值 [J].
萧国政 .
世界汉语教学, 1999, (04) :39-46
[9]   转指和转喻附视频 [J].
沈家煊 .
当代语言学, 1999, (01) :3-15+61
[10]   状位“形容词+‘点’”的入位条件和语义取值 [J].
萧国政 .
中国语文, 1998, (01) :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