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通过春化的形态指标及温、光组合效应

被引:21
作者
胡承霖
罗春梅
机构
[1] 安徽农学院
基金
中国科学院基金;
关键词
春化作用; 人工生长室; 幼穗发育;
D O I
10.13473/j.cnki.issn.1002-3186.1988.02.00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33个品种的萌发种子在1-3℃条件下春化处理。根据抽穗所需的低温处理最低天数,可划分成春性(0天)、偏春性(10天)、弱冬性(20-30天)、冬性(40天)和强冬性棱(50-60天以上)等五种类型。对未能抽穗的处理幼穗镜检结果,大多停滞在伸长期及单期。证明双棱期是幼穗通过春化的形态指标。在人工控制的生长室(箱)中几个代表品种的试验结果表明,麦苗在低温条件下生长后,移入20℃、24小时照光的生长室内不仅能抽穗,而且种子直接播种在20℃、24小时照光条件也能抽穗。这证明冬性小麦除低温春化途径外,也可通过适宜的温光组合,在无低温的条件下,促进幼穗发育而抽穗。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