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积雪区不同遮挡条件下深霜发育比较

被引:2
作者
洪雯 [1 ,2 ]
魏文寿 [3 ]
刘明哲 [1 ,4 ]
陆恒 [1 ,2 ]
韩茜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4] 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
关键词
季节性积雪; 深霜(DH); 遮挡条件; 冰晶粒径; 晶型;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2.08.014
中图分类号
P426.63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为研究区,在2009~2010年冬季观测期利用体视显微镜(XTZ-E)及拍照设备和雪特性分析仪(Snow Fork),对3种遮挡条件的开阔地(0遮挡)、树缘(50%遮挡)和树下(90%遮挡)的积雪深霜进行连续观测,比较和分析西北季节性积雪区不同遮挡条件下的深霜发育特征。研究表明:1)深霜发育主要受温度制约,其次是温度梯度。由不同遮挡条件引起积雪累积和太阳辐射差异而导致雪深不同,从而形成的温度环境差异,是深霜发育差异的根本原因。2)深霜发育厚度与雪深呈正相关关系,有开阔地(0遮挡)>树缘(50%遮挡)>树下(90%遮挡),融雪期深霜的消减速率为树下>开阔地>树缘。3)深霜冰晶粒径呈先减小(稳定累积期-过渡期)再增大(-融雪期)的变化,积雪稳定累积期后,深霜粒径开阔地>树缘>树下。4)2009~2010年冬季雪深大,因而圆角深霜(DHxr)和圆角刻面冰晶(FCxr)在深霜中发育最多,二者共占70%~80%。开阔地易发育杯型深霜(DHcp),树缘和树下则易发育柱状条纹深霜(DHla)、棱柱状深霜(DHpr)和刻面冰晶(FCso)。深霜中胶结态冰晶约占10%~30%,其比例在开阔地深霜中递减,而在树缘和树下处递增。
引用
收藏
页码:979 / 98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对积雪消融的影响
    车宗玺
    金铭
    张学龙
    张虎
    牛云
    董晓丽
    [J]. 冰川冻土, 2008, (03) : 392 - 397
  • [2] 欧亚春季雪盖对印度洋偶极子的影响
    庞洪喜
    何元庆
    卢爱刚
    赵井东
    宁宝英
    院玲玲
    宋波
    [J]. 地理科学, 2006, (06) : 682 - 686
  • [3] 国际冰冻圈研究动态和我国冰冻圈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秦大河
    效存德
    丁永建
    姚檀栋
    卞林根
    任贾文
    王宁练
    刘时银
    赵林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6) : 649 - 656
  • [4] 1993—2002年中国积雪水资源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
    车涛
    李新
    [J]. 冰川冻土, 2005, (01) : 64 - 67
  • [5] 天山西部中山带积雪变化趋势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以巩乃斯河谷为例
    张丽旭
    魏文寿
    [J]. 地理科学, 2002, (01) : 67 - 71
  • [6] 中国西北地区季节性积雪的性质与结构
    魏文寿
    秦大河
    刘明哲
    [J]. 干旱区地理, 2001, (04) : 310 - 313
  • [7] 祁连山林区积雪分布规律调查
    王金叶
    常宗强
    金博文
    张学龙
    牛云
    [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1, (S1) : 14 - 16
  • [8] 1951~1997年中国西北地区积雪水资源的变化[J]. 李培基.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S1)
  • [9] 中国天山积雪雪崩站区的地理环境
    胡汝骥
    马虹
    姜逢清
    [J]. 干旱区地理, 1997, (02) : 25 - 33
  • [10] 我国西部季节性深霜发育与雪崩关系
    王彦龙
    [J]. 冰川冻土, 1988, (02) : 173 -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