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陆盆地构造地质特征综述与油气勘探

被引:28
作者
李本亮 [1 ,2 ]
魏国齐 [1 ]
贾承造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前陆盆地; 构造叠合性; 构造多期性; 构造继承性; 构造变形特征; 油气地质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中国特定环境下发育的前陆盆地和冲断带在地质构造上具有许多的特殊性。在综述前人认识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对中国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历程、沉积充填特征、构造成因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构造变形特征等的研究,提出了中国前陆盆地构造地质发育的5个主要特征:(1)两种不同性质的原型盆地发生正反转的叠合性,即挤压构造下作为"本体"的前陆层序与拉张构造下作为"基础"的裂谷、断陷盆地之间的叠置;(2)显生宙以来中国大陆先后发生了4期前陆冲断构造演化的多期性,它们分别是加里东晚期、海西晚期、印支期和喜马拉雅晚期;(3)基于小克拉通基底拼贴后在造山带前缘复活再生的继承性,即统一拼合大陆内部的构造变形导致古造山带的复活,在古造山带边缘发育新生代前陆盆地或前陆冲断带;(4)在空间分布上受环青藏高原巨型盆山体系控制发生陆内变形的系统性,在环青藏高原巨型盆山体系内构造变形强度、盆地沉降幅度、盆山耦合程度等从内环向外环依次降低,从古造山带向克拉通方向构造变形强度依次降低,构造变形样式逐渐简单、构造变形时间依次变新;(5)前陆冲断带的构造样式由于受边界力学条件和沉积地层介质作用而具有多变性,存在沉积盖层内脆性变形的断层相关褶皱、造山带前缘韧性变形的基底卷入构造、与走滑构造相伴生的基底卷入的断层相关褶皱、盆地内部塑性变形的盐构造。正是因为上述地质构造的特殊性,决定了油气聚集与分布特征的规律性和复杂性,由此提出了相应的一些构造地质研究与油气勘探工作的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90 / 20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Chinese marine basins [J].
JIA ChengZao LI BenLiang ZHANG XingYang LI ChuanXi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etroChina Beijing China Resources and Information Institut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China Central Laboratory of Petroleum Geology Research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eijing China .
ChineseScienceBulletin, 2007, (S1) :1-11
[2]   复杂构造解析中的几何学方法与应用 [J].
管树巍 ;
李本亮 ;
何登发 ;
汪新 ;
John Suppe .
地质科学, 2007, (04) :722-739
[3]   南天山蛇绿混杂岩中放射虫化石的时代及其构造意义 [J].
舒良树 ;
王博 ;
朱文斌 .
地质学报, 2007, (09) :1161-1168+1305
[4]   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内前陆冲断构造变形的空间变化规律 [J].
李本亮 ;
贾承造 ;
庞雄奇 ;
管树巍 ;
杨庚 ;
石昕 ;
李传新 .
地质学报, 2007, (09) :1200-1207
[5]   中国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陆内变形特征与油气矿藏富集 [J].
贾承造 .
地学前缘, 2007, (04) :96-104
[6]   晚新生代以来天山南、北麓冲断作用的定量分析 [J].
管树巍 ;
李本亮 ;
何登发 ;
汪新 ;
John Suppe ;
雷刚林 .
地质学报, 2007, (06) :725-744
[7]   前陆盆地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J].
彭希龄 ;
梁狄刚 ;
王昌桂 ;
戴弹申 ;
张朝军 .
石油学报, 2006, (01) :132-144
[8]   柴达木盆地北缘走滑-冲断构造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思路 [J].
魏国齐 ;
李本亮 ;
肖安成 ;
陈汉林 ;
杨树锋 .
地学前缘, 2005, (04) :397-402
[9]   中国中西部小型克拉通盆地群的叠合复合性质及其含油气系统 [J].
贾承造 ;
魏国齐 ;
李本亮 .
高校地质学报, 2005, (04) :479-492
[10]   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构造特征与天然气富集规律 [J].
贾承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