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差异聚集模式探讨——成藏动力、输导、方式的关系

被引:23
作者
郝雪峰
尹丽娟
机构
[1]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断陷盆地; 油气差异聚集原理; 连续均一; 幕式; 异常高压;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4.06.001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油气差异聚集模式是石油地质学的经典模式之一,在基本条件和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在陆相断陷盆地环境中的存在条件和适用范围进行了探讨。油气差异聚集模式的实现条件隐含单一烃源岩层系或持续生烃演化过程、连续的排烃和以浮力为主的二次运移过程、以渗透性连通砂层为主要输导体系、统一的流体动力系统等;而当前陆相断陷盆地成藏理论研究中不连续的生烃演化过程、幕式充注过程、输导体系时间和空间有限性、异常流体封存箱与流体分隔体系等,已成为主要观点,严格符合差异聚集模式的油气运聚只能是特殊简单状态,油气充注很可能是在盆地输导体系一定范围内同时对圈闭进行充注,区别在于充注数量以及方式的差异,而对于盆地系列圈闭油气成藏模式的影响,是理解为多个不同成藏阶段油气差异聚集过程的复合叠加,还是不同时间段油气差异聚集作用的简单叠加,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类型油藏与不同性质流体的分布空间模式差异性,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深入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111 +1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1 条
[1]   渤南洼陷油气分布有序性探讨 [J].
刘雅利 ;
王永诗 ;
郝雪峰 ;
庞雄奇 ;
崔殿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4, 21 (04) :10-15+111
[2]   陆相断陷盆地超压系统下的油气运聚——以车镇凹陷车西地区为例 [J].
宋亮 ;
张营革 ;
牟敏 ;
王楠 ;
张秀娟 ;
张鹏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4, 21 (01) :28-32+112
[3]   油藏类型与属性的动力学涵义 [J].
郝雪峰 ;
尹丽娟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3, 20 (02) :1-4+111
[4]   断陷盆地油气成藏作用面及其石油地质意义——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为例 [J].
王永诗 ;
郝雪峰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3, 20 (01) :1-5+111
[5]   古油势和低序次断层与砂岩透镜体圈闭含油性的关系——以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段中亚段为例 [J].
郝雪峰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2, 19 (03) :6-10+111
[6]   骨架砂体输导能力量化评价——以东营凹陷南斜坡东段为例 [J].
宋国奇 ;
宁方兴 ;
郝雪峰 ;
向立宏 ;
黄蓉 ;
尚冰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2, 19 (01) :4-6+10+111
[7]   辽河东部凹陷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深层天然气勘探潜力 [J].
单俊峰 ;
韩霞 ;
毛俊莉 .
特种油气藏, 2011, 18 (02) :7-10+135
[8]   油气差异聚集原理应用效果分析——以黄河口凹陷为例 [J].
王应斌 ;
薛永安 ;
张友 ;
王强 .
海洋石油, 2010, 30 (04) :20-25
[9]   油气输导体系研究综述 [J].
沈朴 ;
张善文 ;
林会喜 ;
彭传圣 ;
孙超 ;
程付启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0, 17 (04) :4-8+111
[10]   碎屑岩盆地天然气成藏及分布序列 [J].
张金川 ;
唐玄 ;
姜生玲 ;
边瑞康 .
天然气工业, 2008, 28 (12) :11-1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