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铅中毒肾脏的病理形态观察

被引:7
作者
朱士雅
胡蓉芳
凌诒萍
顾素斐
陈自强
潘志擎
王簃兰
机构
[1] 上海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研究所中心实验室
[2] 上海医科大学电镜室
[3] 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教研组
关键词
上皮细胞; 内包; 病理形态; 大鼠; 线粒体肿胀; 实验性铅中毒; 肾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雄性Wistar大鼠55只分为4组,观察实验性铅中毒肾脏的病变,Ⅰ组10只,以2%醋酸铅腹腔注射,染毒3周后处死;Ⅱ和Ⅲ组各15只,分别以0.5%和2%醋酸铅饲料口服3个月;Ⅳ组15只为对照组。后3组均于实验后2周,1月及3月各处死5只。光镜检查:大鼠肾近曲管上皮细胞核内见伊红色边界清楚的核内包函体、口服3月组大鼠肾可见近曲小管上皮萎缩、灶性纤维组织曾生;集合管及远曲管腔内有较多灰黄色无定形结晶状沉淀物。电镜观察: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核内可见包函体、呈圆形或椭圆形,有致密浓染的核心,周围为纤维丝状结构;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中线粒体肿胀、溶酶体增多。此外,尚可见髓样小体,有的镶嵌于核膜的皱折内,形成假包函体。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浆及管腔内尚可见电子密度深的无定形物质。作者认为铅在大鼠中所引起的肾脏病理改变,早期为曲管上皮细胞浆内细胞器的变性及核内包函体形成。核内包函体数量随染毒时间延长而增多。肾单位萎缩、纤维化和集合管及远近曲管腔内无定形结晶均为后期病变。
引用
收藏
页码:170 / 173+191 +191-19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工业铅中毒研究三十三年 [J].
王簃兰 .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1983, (03) :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