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智能教育学 推动教育可持续发展

被引:18
作者
杨宗凯 [1 ]
王俊 [1 ]
吴砥 [1 ]
王美倩 [2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
[2] 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智能教育学; 人工智能; 数字化转型; 可持续发展;
D O I
10.13811/j.cnki.eer.2022.12.001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智能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对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在智能教育方面的一系列前瞻性布局为智能教育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人才培养目标转变、教育系统内部要素变革、教育科学研究范式转换、现有教育学科体系优化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智能教育学科的建设势在必行。智能教育学在实践层面重点关注“学习人工智能”“用人工智能学习”“与人工智能一起学习”等内容,在研究层面重点关注理论导向的应用研究与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相结合,致力于探索“人际+人机”新场景下的教育教学内在规律、伦理要求等内容。当前,华中师范大学等多所师范院校已在智能教育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实践表明,智能教育学的学科定位还有待明晰、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形成,与智能教育的发展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发展智能教育学应明确学科定位、加强协同创新、重塑人才培养支撑体系,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支撑我国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可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0+17 +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技术发展视角下课堂教学环境的演进脉络与趋势分析 [J].
吴砥 ;
王俊 ;
王美倩 ;
钟正 ;
徐建 .
开放教育研究, 2022, 28 (05) :49-55
[2]   “人工智能+教育”复合型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的实践探索 [J].
夏立新 ;
张雨萌 ;
李卿 ;
李拓宇 .
科教发展研究, 2022, 2 (03) :36-54
[3]   论智慧教育与智能教育的关系 [J].
郭绍青 ;
华晓雨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59 (06) :139-147
[4]   学生数字素养培育体系的一体化建构:挑战、原则与路径 [J].
吴砥 ;
朱莎 ;
王美倩 .
中国电化教育, 2022, (07) :43-49+63
[5]   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分析——基于学校、专业与课程的视角 [J].
程建钢 ;
崔依冉 ;
李梅 ;
韩锡斌 .
中国电化教育, 2022, (07) :31-36
[6]   教育数字化转型:国际背景、发展需求与推进路径 [J].
吴砥 ;
李环 ;
尉小荣 .
中国远程教育, 2022, (07) :21-27+58+79
[7]   数据新要素视域下的智能教育:模型、路径和挑战 [J].
刘三女牙 ;
彭晛 ;
沈筱譞 ;
孙建文 ;
李卿 .
电化教育研究, 2021, 42 (09) :5-11+19
[8]   面向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关于科技与教育双向赋能的命题 [J].
黄荣怀 ;
王运武 ;
焦艳丽 .
中国电化教育, 2021, (07) :22-29
[9]   融合多模态数据的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智能化识别及其有效性 [J].
廖梦怡 ;
陈靓影 ;
王广帅 ;
彭世新 .
科学通报, 2021, 66 (20) :2618-2628
[10]   教育信息化2.0:智能教育启程,智慧教育领航 [J].
祝智庭 ;
魏非 .
电化教育研究, 2018, 39 (09) :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