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要素指数法的皖江城市带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被引:20
作者
李强 [1 ,2 ]
刘蕾 [3 ]
机构
[1] 不详
[2]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
[3] 不详
[4] 国土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
[5] 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6] 不详
关键词
土地资源承载力; 要素指数法; 皖江城市带; 区域比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由人均建设用地与健康人均建设用地水平构建要素指数法评价模型,并结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与国土空间格局调整的现实需求,对区域内59个县(市、区)进行了土地承载力评价,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有55个县市区土地承载状态为Ⅰ级(良好状态),仅芜湖市镜湖区、铜陵市铜官山区、合肥市瑶海区与马鞍山市花山区土地承载潜力较小;通过与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的土地承载力比较,皖江城市带的土地资源优势明显。研究表明,基于要素指数法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科学可行,便于实现区域间评价结果的比较。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5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研究 [J].
秦成 ;
王红旗 ;
田雅楠 ;
姚治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S2) (S2) :335-338
[2]   我国省级主体功能区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J].
董文 ;
张新 ;
池天河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1, 13 (02) :177-183
[3]   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现状与关键问题 [J].
邓伟 .
地理研究, 2010, 29 (06) :959-969
[4]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展望 [J].
刘晓丽 ;
方创琳 .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05) :35-42
[5]   中国基于人粮关系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从分县到全国 [J].
封志明 ;
杨艳昭 ;
张晶 .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05) :865-875
[6]   中原城市群城市承载力评价研究 [J].
孙莉 ;
吕斌 ;
胡军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08, (03) :16-20
[7]   环渤海地区区域承载力研究 [J].
毛汉英 ;
余丹林 .
地理学报, 2001, (03) :363-371
[8]   土地承载力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J].
封志明 .
中国土地科学, 1994, (03) :1-9
[9]  
中国城市承载力及其危机管理研究报告[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07
[10]  
中国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研究[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石玉林主编,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