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的历史变迁及数学拟合与地理意义

被引:17
作者
龚胜生
陈云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中国人口分界线; 农牧分界线; 爱辉腾冲线; 沈天大弧线; 山兰防弧线; 沈兰西弧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 [中国人口];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历史时间断面方法和现代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西汉、西晋、唐代、北宋、明代、清代、现代7个时间断面的人口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中国人口疏密区的分界线就是中国农牧区的分界线,中国人口分布的大格局由中国农耕区和畜牧区的空间分异奠定,理论上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就是中国农牧交错带的拟合线。②两千多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农牧交错带是一个弧状地带,不能用直线拟合,只能用弧线拟合;"沈天大弧线"(沈阳—天水—大理弧线)是该交错带的函数拟合线,"山兰防弧线"(山海关—兰州—防城港弧线)是该交错带的内缘拟合线,也是中原王朝衰弱时期的农牧分界线;"沈兰西弧线"(沈阳—兰州—西双版纳弧线)是该交错带的外缘拟合线,也是中原王朝强盛时期的农牧分界线;直线的"爱辉—腾冲线"理论上不能拟合弧状的中国农牧交错带,但因为它碰巧是中国农牧交错带的函数拟合线的切线,因而也能较好地刻画中国人口的宏观分异格局。③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有着丰富的地理学意义:一是分界线本身就是农牧业分界线;二是分界线与海岸线围成的区域是中国的"国家核心区";三是分界线最大限度地刻画了中国东南和西北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分异。
引用
收藏
页码:2147 / 2162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6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