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珠江三角洲挣稿制的兴衰

被引:7
作者
彭世奖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耕作制; 沙田地区; 栽培品种; 解放初期; 沙田区; 农田余话; 水利设施; 水稻区; 大禾; 广东; 《南海县志》; 农业志; 《广东新语》; 晚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09 [农学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712 ;
摘要
“挣稿制”是水稻生产的一种耕作制(双季稻套作制),它的特点是把晚稻挣插于早稻行间,早稻收割后,晚稻继续生长发育以至于收割。明代初年已见于古籍记载,一般分布于广东、福建、浙江和江西等省。珠江三角洲“挣稿制”大致是始于明而盛于清,在明清以至于民国期间,曾在水稻生产中起过重大作用。其产生、发展和衰落,与当时、当地的自然条件(特别是水利设施)、社会条件(特别是劳动力状况)密切相关。解放以后,随着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以及水利和劳动条件的改善,而逐步为翻耕制(双季稻连作制)所取代,并于1958年基本结束了它的历史。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3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