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古地温研究

被引:160
作者
任战利,赵重远,张军,于忠平
机构
[1] 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长庆石油局勘探开发研究所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磷灰石裂变经迹,古地温梯度,生气期;
D O I
10.14027/j.cnki.cjxb.1994.01.008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采用镜质体反射率、包裹体测温、磷灰石裂变经迹等多种古地温研究方法,确定了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晚期高地温场的存在,古地温梯度高达3.5~4.0℃/100m,高于现今盆地的平均地温梯度2.89°C/100m。古生界地层最大古地温一般在150~240°C之间,最高可达270°C以上,古地温明显高于今地温。高古地温梯度的形成与中生代末期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根据盆地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研究可知,在古生代和中生代早期,地温梯度低。推迟了生气时代,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中生代晚期,地温梯度高,是古生界碳酸盐岩及煤系地层的主要生气期及运移期。生气高峰期较晚,盆地内又缺乏断裂,有利于大气田的保存。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5
页数:10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