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参与城中村社区治理的过程与机制研究——以北京皮村“工友之家”为例

被引:21
作者
王海侠
孟庆国
机构
[1]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城中村; 社区治理; 社会组织; 工友之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69.3 [生活、居住、交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城中村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就业差异与贫富差异必使得部分低收入人群流向城市中的资本与消费低地,城中村的出现是自发的经济选择结果。但由于城中村大多处于脏、乱、差之境地,其公共环境和建筑风格很难兼容于城市的现代化诉求,故无论是政策界还是主流学术界几乎都主张"终结"城中村,试图用"大拆大建"这一物理消灭的手段来去除城中村"毒瘤"。但其客观结果不外乎城中村不断地向外转移,城中村问题并没有真正缓解,反而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并恶化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和通勤条件。通过对北京城中村的实地考察,认为在新城市化时期,城中村的治理应采用包容性治理理念,在村级治理体系不适应于治理人口之际,适当引入社会组织,可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完善城中村的社区治理体系,提高城中村的公共服务水平,以期做到现代化与城中村的适度平衡,创建"共享型"城市。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1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看村级组织建设 [J].
周建明 .
经济导刊, 2015, (03) :60-67
[2]   基于“涨价归公”思想的大陆征地补偿模式改革——借鉴台湾市地重划与区段征收经验 [J].
黄卓 ;
蒙达 ;
张占录 .
台湾农业探索, 2014, (03) :14-19
[3]   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城中村”治理困局与解决思路 [J].
钟海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3 (02) :91-96
[4]   建构新型城市化时期包容性城中村改造模式 [J].
王海龙 .
北京社会科学, 2014, (03) :75-85
[5]   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 推进民间组织发展 [J].
赵立波 .
行政论坛, 2009, 16 (02) :59-63
[6]   深圳城中村改造的城市社会学视野分析 [J].
马航 .
城市规划, 2007, (01) :26-32
[7]  
中国新工人.[M].吕途.法律出版社.2014,
[8]  
读史方舆纪要.[M].(清)顾祖禹撰;贺次君;施和金点校;.中华书局.2005,
[9]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M].(美)黄宗智著;.中华书局.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