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大地构造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初探

被引:5
作者
黄苏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
关键词
地洼区; 成矿学; 不均一性; 地壳结构; 准噶尔; 绰罗斯部; 准噶尔盆地; 大地构造; 地质构造; 古地台; 地壳厚度; 地槽区; 褶皱带; 地槽带; 构造带; 构造层; 形成机制; 初探;
D O I
10.16539/j.ddgzyckx.1984.02.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北疆可划分为三个各具不同特征的大地构造发展阶段,即地槽阶段、地台阶段和地洼阶段。根据地质发展史和构造特征的不同,本区现阶段可划分为三个构造区,即阿尔泰地洼区、准噶尔地洼区和天山地洼区。它们是由后海西地台转化而来的地洼区。 控制北疆各地洼区的形成演化的重要因素,一是地壳结构的不均一性:北疆中部存在厚度相对较小,但较为“稳定”的前寒武纪刚性基底,其周围存在厚度大、但较软弱的海西古地槽褶皱带,它对本区地洼区的形成演化起决定作用;二是“壳幔混熔层”的存在和分布状况:“壳幔混熔层”与地幔活动紧密相关,它的存在对北疆地壳运动和岩浆作用有重大影响;三是北疆各相邻壳体的相对推挤作用。由于地壳膨胀造成侧向的挤压作用,加上相邻壳体的阻挡作用或主动的挤压作用,致形成各种褶皱和断裂及由其组成的各种构造系。 北疆早更新世以来所形成的构造,主要是由于天山地洼区地壳的急激膨胀和来自南北方壳体不同程度的挤压作用所造成。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32+211 +211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北疆西部大地构造特征、发展史与油气形成的关系
    陈国达
    黄苏
    蔡嘉猷
    魏洲龄
    陈惠芳
    杨宗仁
    陈礼御
    秦苏保
    谢建华
    隋静霞
    秦清香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83, (01) : 2 - 25+99
  • [2] 天山的中新生代大地构造性质问题
    陈国达
    黄甦
    魏洲龄
    陈惠芳
    蔡嘉猷
    秦苏保
    谢建华
    [J]. 地质论评, 1983, (01) : 25 - 30+101
  • [3] 中国地壳构造发展的主要阶段
    王鸿祯
    [J]. 地球科学, 1982, (03) : 155 - 178
  • [4] “断块”与 “板块”
    张文佑
    叶洪
    钟嘉猷
    [J]. 中国科学, 1978, (02) : 195 - 211+248
  • [5] 新疆大地构造的几个問題
    胡冰
    王景斌
    高振家
    陸青
    方孝悌
    [J]. 地质学报, 1964, (02) : 156 - 170
  • [6] 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M].黄汲清著;.地质出版社.1994,
  • [7] 地球裂谷带.[M].[苏]格拉切夫(А·Ф· Грачев) 著;陈家振 译.地震出版社.1982,
  • [8] 地球构造导论.[M].[]E·W·斯宾塞 著;朱志澄 译.地质出版社.1981,
  • [9] 地洼区成矿.[M].(苏)谢格洛夫(А.Д.щеглов)著;周裕藩译;.冶金工业出版社.1980,
  • [10]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黄汲清指导;任纪舜等执笔;.科学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