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实证分析——以大连市为例

被引:8
作者
李照星
李永化
机构
[1]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基于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理论模型,从8个方面选取26个指标对2002—2011年大连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的时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耦合度一直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而耦合协调度却从拮抗时期逐渐发展为高水平耦合.根据城市化序参量和生态环境序参量可以得出城市化的发展对生态环境承载力带来威胁,如不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将会影响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307 / 3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基于图谱分析的福建省生态环境与城市化耦合关系研究 [J].
陈菁 ;
林秀春 ;
徐永辉 .
海峡科学, 2010, (10) :18-22
[2]   区域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基于全国30个省区市的比较 [J].
赵旭 ;
吴孟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7, (06) :73-78
[3]   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规律性及其验证 [J].
乔标 ;
方创琳 ;
黄金川 .
生态学报, 2006, (07) :2183-2190
[4]   基于SD的江苏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情景分析 [J].
宋学锋 ;
刘耀彬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6, (03) :124-130
[5]   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 [J].
刘耀彬 ;
李仁东 ;
宋学锋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1) :105-112
[6]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 [J].
黄金川 ;
方创琳 .
地理研究, 2003, (02) :211-220
[7]   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 [J].
吴玉萍 ;
董锁成 ;
宋键峰 .
地理研究, 2002, (02) :239-246
[8]  
城市地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许学强等编著, 1997
[9]  
Articulating land and water dynamics with urbanization: an attempt to model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at the urban edge[J] . R. Ducrot,C. Le Page,P. Bommel,M. Kuper.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 200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