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海域构造分区及其演化的探讨

被引:7
作者
成国栋
机构
[1] 地质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工程师
关键词
早第三纪; 弧后盆地; 岛弧; 老第三纪; 中国东部海域; 构造分区;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1981.01.005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中国东部海域(东海、黄海、渤海)濒临西太平洋,绝大部分为水深小于200米的浅海陆架区,只东南部冲绳海槽为水深2000多米的半深海区。 一、中国东部海域的构造分区 渤海,黄海坐落于中朝古陆陆壳内部,海区基底为前古生代变质岩系,大致相当于陆上的泰山群、朐山群和朝鲜的太白群。中生代构造断裂活动使陆壳解体成块状结构,各块体的差异性运动,形成分割的沉降盆地,其基底最大埋藏深度达7—9公里。其上沉积了巨厚的中、新生代地层,主要是陆相碎屑岩,夹海相层,更新世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玉木冰期后,海平面上升,海水全面覆盖渤海、黄海区,为浅海相沉积。因此,渤海和黄海乃是欧亚板块内部由断陷形成的海区,称之为陆陷海区。 东海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陆架浅海区,另一部分是冲绳海槽半深海区。陆架浅海区水深在200米以内,地形平坦,是中国大陆向东海的自然延伸。其磁场特征与相邻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 科学出版社 , 黄汲清指导,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