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

被引:54
作者
王成善
陈洪德
寿建峰
李祥辉
田景春
覃建雄
机构
[1] 成都理工学院沉积地质研究所!《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成都理工学院沉积地质研究所!《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杭州,成都理工学院沉积地质研究所!《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关键词
划分与对比; 沉积层序; 二叠纪; 中国南方;
D O I
10.14027/j.cnki.cjxb.1999.04.001
中图分类号
P539.2 [层序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对中国南方二叠纪时期不同沉积盆地类型的沉积层序进行了深入研究,综合各种盆地类型的沉积层序,该期可识别11个层序单元(S1~S11),其中,栖霞、茅口、吴家坪三阶分别含三个层序,长兴阶两个层序,S1、S6、S7、S11为Ⅰ型,其余为Ⅱ型。层序对比显示,上、中、下扬子的层序数量相近,界面特征各不一致,靠近古陆处在P/C、P1/P2界线间缺少层序1~2、3~5个不等;华南太平洋构造域影响区层序体系域具HST>TST结构,特提斯域控制区则具HST<TST结构。与世界相关地区层序对比表明,早二叠世较为相似,晚二叠世差别甚大,可能与Pangea的形成和解体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 / 1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浙西北前陆褶皱冲断带初步研究 [J].
肖文交 ;
李继亮 ;
陈海泓 ;
何海清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1) :27-32
[2]   上扬子台地西缘二叠系—三叠系层序界面成因分析与盆山转换 [J].
许效松 ;
刘宝 ;
赵玉光 .
特提斯地质, 1996, (20) :6-35
[3]   内陆表海含煤盆地Ⅲ级层序的划分原则及基本构成特点 [J].
李增学,魏久传,李守春,李青山 .
地质科学, 1996, (02) :186-192
[5]   山东及邻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的层序地层式样 [J].
李增学,魏久传,李守春 .
沉积学报, 1995, (S1) :18-26
[6]   内陆表海聚煤盆地的层序地层分析──华北内陆表海聚煤盆地的研究进展 [J].
李增学 .
地球科学进展, 1994, (06) :65-70
[7]   华北石炭二叠纪层序地层学研究的特点 [J].
陈世悦,刘焕杰 .
岩相古地理, 1994, (05) :11-20
[8]   广西上二叠统层序地层格架 [J].
陈北岳 ;
颜佳新 .
地球科学, 1994, (05) :597-608
[9]   华南二叠—三叠系的成因地层序列及古特提斯海重建 [J].
夏文臣 ;
周杰 ;
葛立刚 ;
刘东建 ;
杨永强 .
地球科学, 1994, (05) :663-675
[10]   湖北省栖霞组沉积环境、沉积旋回及层序地层划分 [J].
颜佳新 ;
方念乔 .
地球科学, 1994, (05) :620-626+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