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脆弱型贫困区社会经济地域系统的特征与作用机制——以陇南地区为例

被引:6
作者
王录仓
谢永成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甘肃兰州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
[3] 甘肃兰州
关键词
社会经济地域系统; 特征与作用机制; 生态脆弱型贫困区; 陇南地区;
D O I
10.16783/j.cnki.nwnuz.2004.01.022
中图分类号
F293 [城市经济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摘要
经济贫困与文化贫困的叠加与互制,是陇南社会经济地域系统落后的外在表现;社会经济结构的单一性使系统的结构功能不完善,而结构演潜的延滞性进一步恶化了地域系统的协调性;区域基础设施的残缺不全和人文思想意识的落后,使地域系统表现为强烈的封闭性;地域组织的离散性,使地域系统内部的整合力受到抑制,而区域中心城镇发育不足、城乡互动机制的弱化,进一步降低了地域系统的协调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反贫困 [J].
周毅 .
财经问题研究, 1999, (01) :12-18
[2]   经济不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限制因子判别及发展对策研究──以天水市为例 [J].
韦惠兰 ;
张志明 .
西北人口, 1998, (04) :12-14+10
[3]   山区人力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云南省为例 [J].
陈丽辉 ;
何大明 ;
冯彦 .
经济地理, 1998, (01) :15-20
[4]   贫困山区人口与生态矛盾激化的深层原因探析 [J].
徐静 .
贵州社会科学, 1995, (02) :29-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