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季风爆发期间中尺度对流云带演变特征与持续性加强的机理研究

被引:10
作者
李香淑 [1 ,2 ,3 ]
郭学良 [2 ,4 ]
付丹红 [2 ]
杨保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与强风暴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4]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中国南海季风试验(SCSMEX); 中尺度对流云; 热带测雨卫星(TRMM)结构与降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5.4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南海季风爆发与随后爆发的东亚季风,与夏季东亚地区旱涝关系密切,而相伴的南海对流活动与季风爆发的维持和发展存在何种相互关系,是需要探究的。为此,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的雷达(Precipitation Radar,PR)、微波成像仪(TRMM Microwave Imager,TMI)、加密探空等综合观测资料,研究了1998年5~6月中国南海季风试验(South China Sea Monsoon Experiment,SCSMEX)期间南海北部(15°N25°N,108°E122°E)中尺度对流云带的结构、演变和降水特征,探讨了对流有效位能、风切变及相变潜热在对流云带维持和发展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季风爆发前南海北部地区尽管存在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CAPE),但垂直风切变很小。季风爆发后,季风环流使对流有效位能和垂直风切变加强和维持,从而导致南海的对流云呈现维持和加强的态势,可发展为深厚中尺度对流云,降水加强。季风爆发期间对流发展产生的水分相变潜热加热率可增加2倍以上,加热、加湿廓线幅度加大、厚度变深,不仅为南海热量、水汽的向上持续性传输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频繁持续的对流活动所提供的热力、动力效应对季风环流的发展和维持的是起正作用的。
引用
收藏
页码:259 / 27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南海季风爆发期间大气环流结构与对流热量、水汽输送特征 [J].
李香淑 ;
郭学良 ;
付丹红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8, (01) :93-101
[2]   东亚夏季风爆发和北进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西太平洋热状态的关系 [J].
黄荣辉 ;
顾雷 ;
徐予红 ;
张启龙 ;
吴尚森 ;
曹杰 .
大气科学, 2005, (01) :20-36
[3]   东亚季风区夏季风强度和降水的配置关系 [J].
刘长征 ;
王会军 ;
姜大膀 .
大气科学, 2004, (05) :700-712
[4]   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及长江流域降水影响的分析及数值试验 [J].
孙淑清 ;
马淑杰 .
大气科学, 2003, (01) :36-52
[5]   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大气对流低频振荡的年际变化 [J].
何有海 ;
彭楚明 ;
关翠华 ;
林锡贵 ;
王东晓 .
大气科学, 2000, (06) :785-794
[6]   伴随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大尺度大气环流演变 [J].
李崇银 ;
屈昕 .
大气科学, 2000, (01)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