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研究

被引:9
作者
李更丰
别朝红
谢海鹏
姜江枫
机构
[1]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主动配电系统; 可靠性评估; 微电网; 需求响应; 主动协调优化;
D O I
10.19421/j.cnki.1006-6357.2016.02.003
中图分类号
TM732 [电力系统的运行];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摘要
高渗透率间歇性分布式能源的接入,给配电系统的安全、经济和可靠运行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主动配电系统应运而生。在主动配电系统中,间歇性分布式电源、响应负荷、储能装置等分布式资源及其主动式协调控制与管理的引入,使得传统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理论与方法无法适应,主动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从可靠性评估模型、评价指标及评估算法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主动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体系。最后,通过实际算例系统验证了所提评估体系的有效性。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8+7 +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sed reliability evaluation of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s.[J].Gengfeng Li;Zhaohong Bie;Haipeng Xie;Yanling Lin.Applied Energy.2016, 缃┖
[2]  
电力系统规划基础.[M].王锡凡 编.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3]   主动配电系统规划和运行中的重要问题 [J].
马钊 ;
梁惠施 ;
苏剑 .
电网技术, 2015, 39 (06) :1499-1503
[4]   主动配电网优化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J].
王成山 ;
孙充勃 ;
李鹏 .
电力建设, 2015, 36 (01) :8-15
[5]   主动配电网规划关键问题与研究展望 [J].
张建华 ;
曾博 ;
张玉莹 ;
刘大川 ;
杨煦 ;
李晨 ;
刘文霞 .
电工技术学报, 2014, 29 (02) :13-23
[6]   计及负荷与储能装置协调优化的微网可靠性评估 [J].
别朝红 ;
李更丰 ;
谢海鹏 .
电工技术学报, 2014, 29 (02) :64-73
[7]   考虑风电场可调度性的储能容量配置方法 [J].
施琳 ;
罗毅 ;
涂光瑜 ;
施念 .
电工技术学报, 2013, 28 (05) :120-127+134
[8]   微网研究综述 [J].
王志霞 ;
张会民 ;
田伟 .
电气应用, 2010, 29 (06) :76-80
[9]   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与挑战 [J].
王成山 ;
李鹏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0, 34 (02) :10-14+23
[10]   发达国家微网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J].
程军照 ;
李澍森 ;
冯宇 ;
陈晓燕 ;
凡勇 ;
左文霞 ;
石延辉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0, 34 (01) :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