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出与未移出高原的高原切变线背景环流对比分析

被引:19
作者
师锐 [1 ,2 ]
何光碧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2] 四川省气象台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原切变线; 背景环流; 涡度平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2000-2004年汛期(5~9月)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上高原切变线活动过程进行了普查和分类,并对移出与未移出高原的高原切变线的生成日,移出高原的高原切变线的移出日与未移出高原的高原切变线的强盛日的背景环流特征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00hPa层上,两槽一脊的背景环流形势有利于高原切变线的生成。较深的32°~49°N东亚大槽有利于切变线移出高原主体。移出高原切变线背景环流中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要比未移出的西伸明显。在对流层200hPa层上,南亚高压的存在有利于高原切变线的生成,移出高原的高原切变线上空的南亚高压强度要比未移出的强,而且相对较强的高空急流有利于高原切变线的东移。暖平流对高原切变线的生成有很重要作用,较强的暖平流有利于高原切变线移出高原主体;高原北部存在的较大正涡度平流有利于高原切变线的移出。移出高原主体的高原切变线在高原北部500hPa层上的正涡度平流要比未移出的强。
引用
收藏
页码:1453 / 146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2000—2007年夏季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观测事实分析 [J].
何光碧 ;
高文良 ;
屠妮妮 .
高原气象, 2009, 28 (03) :549-555
[2]   青藏高原低涡移出高原的大尺度条件 [J].
郁淑华 ;
高文良 .
高原气象, 2008, 27 (06) :1276-1287
[3]   冷空气对两例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影响的分析 [J].
郁淑华 ;
高文良 ;
肖玉华 .
高原气象, 2008, (01) :96-103
[4]   高原低涡东移出高原的平均环流场分析 [J].
高文良 ;
郁淑华 .
高原气象 , 2007, (01) :206-212
[5]   高原涡与西南涡耦合作用的个例诊断 [J].
陈忠明 ;
闵文彬 ;
缪强 ;
何光碧 .
高原气象, 2004, (01) :75-80
[6]   地面感热对青藏高原低涡流场结构及发展的作用 [J].
李国平 ;
赵邦杰 ;
杨锦青 .
大气科学, 2002, (04) :519-525
[7]   青藏高原切变线对四川盆地西部突发性暴雨影响的数值试验 [J].
郁淑华 ;
何光碧 ;
滕家谟 .
高原气象, 1997, (03) :83-88
[8]   夏季青藏高原低涡形成和发展的数值模拟 [J].
陈伯民,钱正安,张立盛 .
大气科学 , 1996, (04)
[9]   夏季青藏高原地区降水和低涡的数值预报试验 [J].
陈伯民,钱正安 .
大气科学, 1995, (01) :63-72
[10]   一次青藏高原夏季低涡的数值模拟研究 [J].
罗四维 ;
杨洋 ;
不详 .
高原气象 , 1992, (01) :3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