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虫幼虫感受器扫描电镜观察及川楝素的抑制作用

被引:13
作者
廖春燕
刘秀琼
机构
[1] 植保系
关键词
化学感受器; 头部; 拒食作用; 解剖部位; 川楝素; 基因互作; 抑制作用; 麦类害虫; 粘虫; 幼虫; 扫描电镜观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粘虫六龄幼虫头部化学感受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内唇着生有两对腔锥感受器;幼虫下颚的结构与其它鳞翅目幼虫相似。拒食点滴试验结果表明,川楝素的拒食作用部位是下颚;而杀虫脒的作用部位是舌;但加过量半胱氨酸或二硫苏糖醇的川楝素,对下颚须的抑制作用消失。本文探讨了川楝素的有关作用机理和拒食活性部位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川楝素对粘虫幼虫拒食作用研究 [J].
廖春燕 ;
赵善欢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86, (01) :1-6
[2]   植物质杀虫剂对水稻三化螟的拒食及内吸毒力试验 [J].
赵善欢 ;
张兴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2, (02) :55-62
[3]   关于川楝素的化学结构的修正 [J].
舒国欣 ;
梁晓天 .
化学学报 , 1980, (02) :196-198
[4]   植食性昆虫食性的生理基础 [J].
钦俊德 .
昆虫学报, 1980, (01) :106-122
[5]  
Chemoreceptors in the preoral cavity of the tobacco hornworm, Manduca sexta, and their possible function in feeding behaviour[J] . G. Boer,V. G. Dethier,L. M. Schoonhoven.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 . 197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