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峰丛洼地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分布及其侵蚀特点

被引:27
作者
罗为群 [1 ]
蒋忠诚 [1 ,2 ]
韩清延 [2 ]
曹建华 [1 ]
裴建国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2] 广西师范学院
关键词
岩溶峰丛洼地; 地貌部位; 土壤侵蚀; 地下土壤侵蚀;
D O I
10.14123/j.cnki.swcc.2008.12.002
中图分类号
P512 [外力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以广西平果县龙何屯龙何上峰丛洼地系统为单元,通过对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分布、土壤侵蚀和地表径流泥沙的调查监测,分析了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剖面构型、土壤层平均厚度、土被覆盖率以及土壤分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岩溶峰丛山区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壤侵蚀强度、地表地下土壤侵蚀强度、水土流失的主要方式、地表地下土壤侵蚀的相对贡献率等特点,并对不同地貌部位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4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黔中喀斯特地区不同岩性土壤的抗蚀抗冲性研究 [J].
赵洋毅 ;
周运超 ;
段旭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29) :9311-9313+9317
[2]   碳酸盐岩风化壳中的土壤蠕滑与岩溶坡地的土壤地下漏失 [J].
张信宝 ;
王世杰 ;
贺秀斌 ;
汪阳春 ;
何永彬 .
地球与环境, 2007, (03) :202-206
[3]   不同尺度域的侵蚀模数 [J].
张信宝 ;
贺秀斌 ;
文安邦 ;
齐永青 .
水土保持通报, 2006, (02) :69-71
[4]   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水土流失及治理效果 [J].
龙俐 ;
熊康宁 ;
王代懿 ;
刘子琦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13-18
[5]   岩溶生态系统的土壤 [J].
李阳兵 ;
王世杰 ;
李瑞玲 .
生态环境, 2004, (03) :434-438
[6]   云贵高原区龙川江上游泥沙输移比研究 [J].
文安邦 ;
张信宝 ;
王玉宽 ;
贺廷荣 ;
王建文 .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4) :139-141
[7]   花江喀斯特峡谷示范区土壤侵蚀调查 [J].
张雅梅 ;
熊康宁 ;
安裕伦 ;
彭建 .
水土保持通报, 2003, (02) :19-22
[8]   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水土流失状态分析 [J].
彭建 ;
杨明德 ;
不详 .
山地学报 , 2001, (06) :511-515
[9]   中国南方表层岩溶带的特征及形成机理 [J].
蒋忠诚 .
热带地理, 1998, (04) :322-326
[10]  
水土流失测验与调查[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李智广编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