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型三系杂交水稻茎蘖数的发育遗传研究

被引:17
作者
梁康迳
林文雄
王雪仁
陈志雄
郭玉春
梁义元
陈芳育
李亚娟
不详
机构
[1]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
[2]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 福州
[3] 福州
[4]
关键词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 茎蘖数; 发育遗传学; 遗传方差; 杂种优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 -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按NCⅡ交配设计的 2套籼型三系杂交水稻茎蘖数的发育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中 ,茎蘖数均以显性效应基因的表达为主 ,环境和基因型互作会影响茎蘖数加性效应基因的表达 ,而对显性效应基因表达的影响不明显 ;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 ,茎蘖数在生长中期的杂种优势最强 ;加性效应基因和显性效应基因在茎蘖数发育的全过程中有选择地表达。分析不同发育阶段茎蘖数与有效穗数之间的相关性 ,发现优势强的群体紧密相关的时期提早 ,反之 ,则推迟 ;利用分蘖中期的杂种优势会导致最终生物产量的提高而降低成穗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033 / 103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水稻分蘖角度的QTLs分析 [J].
钱前 ;
何平 ;
滕胜 ;
曾大力 ;
朱立煌 .
遗传学报, 2001, (01) :29-32
[2]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的新方法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J].
朱军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0, (01) :3-8
[3]   水稻群体茎蘖消长最适指标研究 [J].
段祥茂 .
江苏农业科学, 1997, (04) :15-17
[4]   水稻群体茎蘖消长模型及群体分类研究 [J].
王夫玉 ;
黄丕生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7, (01) :58-65
[5]   中粳稻分蘖穗率与苗质、秧苗密度和群体质量关系的研究 [J].
李金才 ;
魏凤珍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7, (01) :32-38
[6]   水稻群体茎蘖动态与成穗率和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 [J].
苏祖芳 ;
张娟 ;
王辉斌 ;
杜永林 ;
张亚洁 .
江苏农学院学报, 1997, (01) :37-41
[7]   水稻成穗率与群体质量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J].
凌启鸿 ;
苏祖芳 ;
张海泉 .
作物学报, 1995, (04) :463-469
[8]   粳稻品种分蘖状的遗传研究 [J].
谢元璋,夏仲炎 .
安徽农业科学, 1994, (04) :319-322
[9]  
水稻基因组工程[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洪国藩主编, 1999
[10]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analysis for the developmental behavior of tiller number in rice (Oryza sativa L.)[J] . J. Q. Yan,J. Zhu,C. X. He,M. Benmoussa,P. Wu.TA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8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