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精神分裂症的自知力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7
作者
:
金吉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日本国立精神神经中心精神保健研究所
金吉晴
机构
:
[1]
日本国立精神神经中心精神保健研究所
来源
:
上海精神医学
|
1996年
/ 04期
关键词
:
精神分裂症;
精神疾患;
辨别力;
相关性;
早发性痴呆;
自知力;
洞察力;
幻觉妄想;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R749.3 [精神分裂症];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自知力是指精神疾病患者对自己病情的认识。经典精神医学教科书中,把病人对于幻觉和妄想的自知力缺失,作为精神疾患定义的重要内容。17世纪,Hobbs提出了自知力的两级理论。18世纪,法国人提出,自知力是连续的,并非只是有或无二种状态,换句话讲,可以有部分自知力。20世纪初,德国人提出,精神疾患与自知力不相容学说。日本长期以来受此学说影响,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的原因之一,而且阻碍了基于患者自觉性的门诊治疗及其他各种精神医疗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18 / 222
页数:2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