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城区商业中心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42
作者
丁亮
钮心毅
宋小冬
机构
[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商业中心; 游憩-居住功能联系; 游憩活动强度; 势力范围; 上海中心城区;
D O I
10.16361/j.upf.201701008
中图分类号
TU984.13 [工业区规划、商业区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识别游憩-居住功能联系,进一步在上海中心城区内识别出了24个城市级商业中心。依据各中心单位面积对游憩活动的吸引力判断等级,依据游憩者来源地分析各中心腹地并划分势力范围,依据与现状商业中心的距离和居住人口密度确定了商业中心布局优化方向。得出以下结论:(1)无论从空间分布和等级分布来看,现状商业中心都呈向心集聚特征;(2)中心的腹地和势力范围的空间分布受地铁、黄浦江等影响;(3)居民至游憩-居住功能相混合的中心平均出行距离较短;(4)商业中心规划需要重点关注居民游憩出行平均距离较大且居住密度较高的地区。上述结论有助于认识上海中心城区的空间结构,为商业中心规划布局提供决策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7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上海中心城就业中心体系测度——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研究 [J].
丁亮 ;
钮心毅 ;
宋小冬 .
地理学报, 2016, 71 (03) :484-499
[2]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上海市不同等级商业中心商圈的比较——以南京东路、五角场、鞍山路为例 [J].
王德 ;
王灿 ;
谢栋灿 ;
钟炜菁 ;
武敏 ;
朱玮 ;
周江评 ;
李渊 .
城市规划学刊, 2015, (03) :50-60
[3]   多中心化下的城市商业中心空间吸引衰减率验证——深圳市浮动车GPS时空数据挖掘 [J].
周素红 ;
郝新华 ;
柳林 .
地理学报, 2014, 69 (12) :1810-1820
[4]   基于手机数据识别上海中心城的城市空间结构 [J].
钮心毅 ;
丁亮 ;
宋小冬 .
城市规划学刊, 2014, (06) :61-67
[5]   上海都市区就业—人口空间结构演化特征 [J].
孙斌栋 ;
魏旭红 .
地理学报, 2014, 69 (06) :747-758
[6]   从大规模短期规则采样的手机定位数据中识别居民职住地 [J].
许宁 ;
尹凌 ;
胡金星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4, 39 (06) :750-756
[7]   特大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交通绩效检验——上海案例研究 [J].
孙斌栋 ;
涂婷 ;
石巍 ;
郭研苓 .
城市规划学刊, 2013, (02) :63-69
[8]   大型商业中心开发的空间影响分析——以上海五角场地区为例 [J].
王德 ;
段文婷 ;
马林志 .
城市规划学刊, 2013, (02) :79-86
[9]   北京都市区人口—就业分布与空间结构演化 [J].
孙铁山 ;
王兰兰 ;
李国平 .
地理学报, 2012, 67 (06) :829-840
[10]   北京市就业中心的识别:实证方法及应用 [J].
谷一桢 ;
郑思齐 ;
曹洋 .
城市发展研究, 2009, 16 (09) :11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