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4 条
黄土丘陵区人工小叶杨生长空间差异及其土壤水分效应
被引:8
作者:
焦峰
温仲明
焦菊英
卜耀军
赫晓慧
马祥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3] 陕西杨陵
[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5] 北京
[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黄土丘陵;
小叶杨;
空间差异性;
土壤水分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2.116 [小叶杨];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小叶杨是黄土高原主要水土保持树种之一,但营造坡位和方式的不同,其生长的空间差异显著。研究表明,坡下部小叶杨平均地径、胸径、枝下高和冠幅等参数都明显优于坡中部和上部,以沟谷地带的小叶杨生长为基点,则坡下部、中部和上部的小叶杨的树高和胸径生长潜力分别为沟谷地带小叶杨的77.53%、34.88%、31.88%和75.59%、39.51%、33.36%;小叶杨(+沙棘)混交林,其林分的平均树高、地径、胸径及冠幅等生长参数都明显高于纯小叶杨林,混交小叶杨林比纯小叶杨林有更好的稳定性。小叶杨林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坡下>坡中>坡上,随坡位升高,其差值逐步增大;混交比纯林模式对深层土壤水分的消耗更大;在100~500cm土层的小叶杨林地普遍存在低于凋萎湿度的土壤干层,即使通过雨季降水的补充也难以恢复。
引用
收藏
页码:1303 / 1308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