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地区苜蓿和红豆草根际溶磷菌筛选及菌株部分特性研究

被引:24
作者
李玉娥 [1 ,2 ]
姚拓 [1 ,3 ,4 ]
朱颖 [1 ,3 ]
姚军鹏 [1 ,3 ]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2] 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3] 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溶磷菌; 溶磷量; 分泌IAA; 苜蓿; 红豆草; 根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4 [饲料作物、牧草];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利用溶磷圈法对苜蓿和红豆草根际不同部位溶磷细菌进行了分离,共获得分离物386个,其中137个具有溶磷能力。苜蓿和红豆草根际不同部位溶磷菌数量分布有差异,其数量为RS>RP>NRS>HP。对筛选获得的12株溶磷圈较大的菌株进行菌落形态特征观察发现,大多数菌落呈灰白色或乳白色、不规则、半透明、边缘不整齐、突起、无光泽、无色素。进一步利用钼蓝比色法对菌株分解磷矿粉能力测定显示,各菌株分解磷矿粉能力差异较大,溶磷量最大为338.4mg/ml,最小为25.9mg/ml,这与其自身溶磷机制有关。溶磷量与菌株培养液pH值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12株菌株大部分具有分泌IAA的能力,其中LM6和LH9分泌IAA能力较强。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禾本科草坪草固氮菌株筛选及部分特性初步研究 [J].
田宏 ;
张德罡 ;
姚拓 ;
席琳乔 .
中国草地, 2005, (05) :47-52
[2]   兰州地区草坪草根际溶磷菌分离及溶磷能力初步测定 [J].
田宏 ;
姚拓 ;
张德罡 .
草原与草坪, 2004, (04) :39-41
[3]   生物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J].
FauziaY.Hafeez .
草原与草坪, 2003, (02) :10-13+18
[4]   微生物解磷的研究进展 [J].
赵小蓉 ;
林启美 .
土壤肥料, 2001, (03) :7-11
[5]   解磷微生物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J].
唐勇 ;
陆玲 ;
杨启银 ;
虞光华 .
天津农业科学, 2001, (02) :1-5
[6]   一些细菌和真菌的解磷能力及其机理初探 [J].
林启美 ;
王华 ;
赵小蓉 ;
赵紫鹃 .
微生物学通报, 2001, (02) :26-30
[7]   四种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解磷细菌数量及种群分布 [J].
林启美 ;
赵小蓉 ;
孙焱鑫 ;
姚军 .
土壤与环境, 2000, (01) :34-37
[8]   我国苜蓿品种资源的发展及利用 [J].
白静仁 .
中国草地, 1990, (04) :57-60
[9]   我国旱地土壤的溶磷微生物 [J].
尹瑞龄 .
土壤, 1988, (05) :243-246
[10]  
Phosphate-dissolving microorganisms on seed and in the root zone of plants. Kabznelson H,Peterson E A,and Rouatt J W. Canandian Journal of Botany .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