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人工林生态退化与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65
作者
于福科 [1 ]
黄新会 [2 ]
王克勤 [2 ]
段昌群 [1 ]
机构
[1]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生态修复研究所暨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 西南林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生态退化; 生态恢复; 化感作用; 生态适应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2.39 [桉];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针对近年关于桉树人工林生态环境效应的争论,简要分析了国内外在桉树人工林生态退化与恢复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形成3点认识:桉树人工林生态退化通常表现为林地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弱和生产力下降,而林地水土流失、人类不合理活动及桉树的化感作用是导致生态退化的重要原因;桉树人工林的生态恢复必须采取科学的技术对策,如开展水土保持、保护生物多样性、调控林地生产力;未来对桉树人工林生态退化及其恢复研究的主要方向可能是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和在分子、细胞水平上研究桉树的生态适应性与生态环境效应,其重点是探索桉树与其他外来植物的生态学关系。本文为桉树人工林的持续经营及客观、科学地评价其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一定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93 / 39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巨尾桉挥发油对真菌和昆虫的化感作用 [J].
刘小香 ;
陈秋波 ;
王真辉 ;
谢龙莲 ;
徐志 .
生态学杂志, 2007, (06) :835-839
[2]   尾叶桉对四种豆科植物的化感作用 [J].
丘娴 ;
余世孝 ;
方碧真 ;
王永繁 ;
蔡楚雄 ;
刘世平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88-92
[3]   桉树人工林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J].
徐大平 ;
张宁南 .
广西林业科学, 2006, (04) :179-187+201
[4]   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地面覆盖物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 [J].
李东海 ;
杨小波 ;
邓运武 ;
李跃烈 .
生态学杂志, 2006, (06) :607-611
[5]   桉树林分枯落物分解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J].
刘月廉 ;
吕庆芳 ;
潘颂民 ;
袁红旭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1) :75-78
[6]   桉树生态问题的来源与对策 [J].
陈少雄 .
热带林业, 2005, (04) :26-30
[7]   化感——外来入侵植物的“Novel Weapons” [J].
吴锦容 ;
彭少麟 .
生态学报, 2005, (11) :301-305
[8]   连栽对桉树人工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J].
温远光 ;
刘世荣 ;
陈放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9) :1667-1671
[9]   桉树工业人工林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动态研究 [J].
温远光 ;
刘世荣 ;
陈放 ;
和太平 ;
梁宏温 ;
陈婷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 (04) :17-22
[10]   雷州半岛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特征及其成因 [J].
钟继洪 ;
李淑仪 ;
蓝佩玲 ;
廖新荣 ;
廖观荣 .
水土保持通报, 2005, (03) :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