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东部69柱粒度分维指标与气候代用指标的分形比较及其意义

被引:4
作者
章伟艳 [1 ]
张富元 [2 ]
章伟德 [3 ]
卢冰 [2 ]
杨克红 [2 ]
赵国军 [4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数学地质遥感地质研究所
[2]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3] 绍兴电力局
[4]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关键词
南海东部; 粒度; R/S分析; 分形比较;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5.04.020
中图分类号
P736.22 [历史海洋学、海洋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南海69柱粒度数据分析表明,晚更新世以来,粒度在0.2~11μm的标度范围内具有分形特征,粒度分维值DS为1.72~2.02,平均1.84;不同时期粒度分维值明显不同,氧同位素1期(冰后期)为1.88,氧同位素2期(冰期)为1.81,温暖的冰后期粒度分维值高且变化幅度大,寒冷的冰期粒度分维值低且变化幅度小,表明粒度分维值DS对沉积物的形成环境演化具有良好的指示意义。运用R/S分析法,对69柱沉积物的粒度分维值DS、UK37法估算的表层海水古温度、浮游有孔虫的δ18O、δ13C及其转换函数计算的冬季表层海水古温度、夏季表层海水古温度、季节性温差、沉积物SiO2、CaCO3含量9项指标进行尺度重整分析计算,得到其时间序列分维值DH分别为1.2855、1.1712、1.2659、1.4244、1.2719、1.2214、1.2979、1.1366、1.1609。虽然这些气候指标是用不同物理单位测量的,但运用分形分析可以对它们进行数学比较,粒度分维值DS与季节性温差二者的时间序列分维值DH最接近,从分形理论方面进一步证实粒度分维值DS的变化主要反映气候的冷暖变化。综合粒度分维值DS及其他气候代用指标分析,识别出南海东部全新世以来的4次突发事件。
引用
收藏
页码:696 / 70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U37K,δ18O沉积地层记录:南海北部末次盛冰期以来SST和海面变化 [J].
卢冰 ;
周怀阳 ;
陆斗定 ;
章伟艳 ;
朱纯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5, (01) :70-77
[2]   南海深水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速率、沉积通量与物质组成 [J].
章伟艳 ;
张富元 ;
陈荣华 ;
张霄宇 .
沉积学报, 2002, (04) :668-674
[3]   陕西洛川黄土的粒度分维值及其意义 [J].
刘连文 ;
陈骏 ;
季峻峰 ;
鹿化煜 ;
陈旸 .
高校地质学报, 1999, (04) :412-417
[4]   东亚季风边缘区气候代用指标的分形比较及其意义 [J].
王乃昂 ;
赵晶 ;
高顺尉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9, (04) :59-65
[5]   西昆仑山甜水海钻孔氧化铁指标的R/S分析及其意义 [J].
周厚云 ;
余素华 ;
朱照宇 ;
李世杰 ;
李炳元 ;
文启忠 ;
贺益贤 .
冰川冻土, 1999, (02) :136-140
[6]   红土颗粒粒度的分维变化特征 [J].
黄英 ;
何发祥 ;
符必昌 ;
付君蕖 .
云南工业大学学报, 1998, (03) :56-62
[7]   西太平洋晚全新世变冷事件 [J].
翦知湣 ;
汪品先 ;
李保华 ;
U.Pflaumann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5) :461-466
[8]  
Richard H. Fluegeman,R. Scott Snow.Fractal analysis of long-range paleoclimatic data: Oxygen isotope record of pacific core V28-239[J].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