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协商与中国基层民主发展

被引:104
作者
林尚立
机构
[1]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公民; 公民协商; 基层民主;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07.09.002
中图分类号
D621 [政治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202 ;
摘要
基层民主建设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扩大基层民主是国家与社会的共同需求,但各自的出发点略有差异。基层民主发展要在划定的空间中同时满足国家与社会的需求,关键在于深化基层民主,其核心就是扩大基层民主的自治性和参与性,即让公民能够在这个空间以及这个空间所形成的民主舞台上充分行使其民主的权利,实现当家作主。基层民主运行的主体是公民,以公民为主体而展开的公民协商是基层民主的重要形态。公民协商在中国已呈现出四种形态:决策性公民协商;听证性公民协商;咨询性公民协商;协调性公民协商。但从整体上讲,中国的公民协商还不成熟,还需要更大的发展。在中国发展公民协商的关键,就是要把发展公民协商与基层民主建设有机统一起来,使其成为中国基层民主建设的战略任务。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协调党社关系,深化基层自治;整合基层民主、规范民主运行;建设公议体系,培育公民协商。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协商民主的发展.[M].陈剩勇; (澳) 何包钢; 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  
公共协商.[M].(美) 博曼; 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3]  
作为公共协商的民主.[M].(英) 登特里维斯; 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4]  
村民自治论丛.[M].张明亮主编;.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
[5]  
民主新论.[M].(美)萨托利(Sartori;Giovanni)著;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1993,
[6]   官民对话之“圆桌会议” [J].
方娟 ;
张宗贵 .
公民导刊, 2006, (05) :31-32
[7]   基层组织:执政能力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资源 [J].
林尚立 .
理论前沿, 2006, (09) :5-8
[8]   温岭民主恳谈会:为民主政治寻找生长空间 [J].
陈奕敏 .
决策, 2005, (11) :34-35
[9]   有序民主化:论政党在中国政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J].
林尚立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 (06) :5-13
[10]   展望草根民主的明天 [J].
李凡 .
南风窗, 2002, (21) :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