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夷夏观与中国疆域的形成——中国疆域形成理论探讨之一

被引:46
作者
李大龙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中国疆域; 夷夏观; 汉族; 边疆民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07 [研究、考订、评论];
学科分类号
060202 ;
摘要
文章主要对传统夷夏观在中国疆域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认为如果从汉族和边疆民族对中国疆域形成的贡献看 ,中国疆域的形成可以分为两大时期 ,唐以前是汉族起着主导作用 ,汉、唐的两次大统一都是以汉族为主体实现的 ;唐以后则是边疆民族主导着疆域发展的进程 ,元、清两次大统一都是由边疆民族实现的。传统的夷夏观是导致这种状况一个很主要的因素。受传统夷夏观的束缚 ,以汉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往往难以突破人为设置的“夷夏”界限 ,对边疆地区采取羁縻统治或“不治” ,因而阻碍了疆域形成的进程 ;而边疆民族所建王朝则没有这些束缚 ,并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夷夏观 ,中国疆域的最终形成就是伴随着这种观念的不断突破而实现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6+148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清前期治边思想的新变化 [J].
李世愉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2, (01) :7-16+117
[2]  
《资治通鉴》卷198 .
[3]  
汤誓. 《尚书详解》卷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