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气细颗粒物水平、成分、来源及污染特征

被引:108
作者
杨春雪 [1 ,2 ]
阚海东 [1 ,2 ]
陈仁杰 [1 ,2 ]
机构
[1]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育部公共卫生安全重点实验室
[2] 复旦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所
关键词
空气污染; 细颗粒物; PM2.5; 来源;
D O I
10.16241/j.cnki.1001-5914.2011.08.010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细颗粒物由于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对人体的危害性大等特点而受到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该文总结了我国有关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研究现状,主要围绕细颗粒物PM2.5的水平、成分、来源以及污染特征等进行了论述,并对其研究动向进行了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735 / 738+753 +75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7 条
[1]   丹东市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能见度的关系 [J].
刘宁微 ;
马雁军 ;
王扬锋 ;
刘晓梅 .
环境科学研究, 2010, 23 (05) :642-646
[2]   北京PM2.5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研究 [J].
段凤魁 ;
贺克斌 ;
马永亮 .
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9 (07) :1363-1371
[3]   济南市PM2.5来源的解析 [J].
温新欣 ;
崔兆杰 ;
张桂芹 .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3 (03) :292-295
[4]   济南市春季大气颗粒物污染研究 [J].
周学华 ;
王哲 ;
郝明途 ;
杨凌霄 ;
王文兴 .
环境科学学报, 2008, (04) :755-763
[5]   杭州市大气PM2.5中部分元素的分布 [J].
刘刚 ;
滕卫林 ;
杨忠乔 .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7, (11) :890-892
[6]   北京地区PM的成分特征及来源分析 [J].
徐敬 ;
丁国安 ;
颜鹏 ;
王淑凤 ;
孟昭阳 ;
张养梅 ;
刘玉彻 ;
张小玲 ;
徐祥德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7, (05) :645-654
[7]   厦门大气细颗粒PM2.5化学成分谱特征研究 [J].
庄马展 .
现代科学仪器, 2007, (05) :113-115
[8]   厦门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源解析的研究 [J].
张学敏 ;
庄马展 .
厦门科技, 2007, (03) :41-43
[9]   北京夏末秋初大气细粒子中水溶性盐连续在线观测研究 [J].
张凯 ;
王跃思 ;
温天雪 ;
刘广仁 ;
徐宏辉 .
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3) :459-465
[10]   杭州市大气PM2.5污染水平及水溶性离子组成 [J].
刘刚 ;
滕卫林 ;
刘卫艳 ;
王小芳 ;
王菁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7, (03) :407-41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