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C4途径与光系统Ⅱ光化学功能的相互关系

被引:19
作者
李卫华
卢庆陶
郝乃斌
戈巧英
张其德
蒋高明
杜维广
匡廷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哈尔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关键词
大豆; C4途径酶; 荧光动力学; 光系统Ⅱ; 相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5.11 [光合作用、碳素同化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大豆 (Glycinemax (L)Merr.)“黑农 41”叶片的 4种C4 酶 (PEPCas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NADPMDH (NADP苹果酸脱氢酶 )、NADPME (NADP苹果酸酶 )和PPDK (丙酮酸磷酸二激酶 ) )活性、荧光动力学数值 (Fv/Fo(PSⅡ活性 )、qP (光化学淬灭 )、qN (非光化学淬灭 )、ΦPSⅡ(有效PSⅡ光化学效率 ) )和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在“黑农 41”的整个生长发育期内 ,其C4 酶活性、荧光动力学数值 (Fv/Fo、qP、qN和ΦPSⅡ)与光合速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关分析表明 ,荧光动力学数值、C4 途径酶活性及C4 途径的表达程度 (PEPCase/RuBPCase值 )密切相关。这表明在“黑农 41”的整个生育期 ,C4 途径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规律 :即与净光合速率密切相关 ;而且随着C4 途径在大豆体内表达程度的提高 ,大豆叶片PSⅡ对原初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能力都随之提高 ,以满足C4 途径运行对能量的更多需求 ;同时C4 途径的存在也提高了“黑农 41”叶片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
引用
收藏
页码:689 / 69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Basic Biochemical Methods. Alexander R R, Griffiths J M, Wilkinson M L. New York: Jone Wiley & Sons .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