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实施背景下跨界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创新——以南京都市圈城乡规划协同工作为例

被引:36
作者
官卫华 [1 ]
叶斌 [2 ]
周一鸣 [2 ]
王耀南 [3 ]
机构
[1]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2] 南京市规划局
[3] 不详
关键词
国家战略; 跨界都市圈; 空间协同规划; 新型城镇化; 区域协调; 南京;
D O I
10.16361/j.upf.201505007
中图分类号
TU982.2 [中国区域规划];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和江北新区等国家战略实施以及南京都市圈城市发展联盟成立的新背景下,南京都市圈八市联合推进了都市圈城乡规划协同工作。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区域规划协调的难点与现状矛盾,借鉴国外都市圈发展经验,明确了规划协调的目标与思路。在工作方法上,重在适应市场,构建起自下而上的规划协同工作新机制。而且,既强调各城市的独立性,又强调相互的协同性,共同达成区域协调的规划约定,确立了行动指南,创新了都市圈规划行为约束机制。在技术方法上,区域空间层面重在建立都市圈规划编制体系,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实施性;专项规划层面重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厘清有关区域整体发展格局的综合交通、生态保护等城市外部空间规划条件;地区实施层面重在关注跨界地区规划协调,明确分类管控及规划协调要点。以此对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进行全新尝试,希望对今后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完善有所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基于公路客流趋势的省域城市间关系与结构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J].
罗震东 ;
何鹤鸣 ;
韦江绿 .
地理科学, 2012, 32 (10) :1193-1199
[2]   中国跨界都市圈规划的体制重建与政策创新 [J].
陶希东 .
城市规划, 2008, (08) :36-43
[3]   由“第三部门”主导的区域规划的成功范例——纽约大都市区规划 [J].
谷海洪 .
国际城市规划, 2007, (05) :36-41
[4]   中国区域规划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 [J].
崔功豪 .
现代城市研究, 2006, (09) :4-7
[5]   中国区域规划的演变与展望 [J].
胡序威 .
地理学报, 2006, (06) :585-592
[6]   都市圈空间成长的过程及其动力因素 [J].
薛俊菲 ;
顾朝林 ;
孙加凤 .
城市规划, 2006, (03) :53-56
[7]   日本区域规划协调机制的形成和发展——以首都圈为例 [J].
王郁 .
规划师, 2005, (10) :112-114
[8]   韩国控制首都圈规模膨胀之经验与启示 [J].
金钟范 .
城市规划, 2002, (05) :72-75
[9]   论都市圈地域空间的组织 [J].
张京祥 ;
邹军 ;
吴启焰 ;
陈小卉 .
城市规划, 2001, (05) :19-23
[10]  
东京和纽约都市圈演化机制与发展模式分析[D]. 张晓兰.吉林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