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敏感核不育水稻育性诱导和转换过程中叶片内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被引:13
作者
王台
肖翊华
刘文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 武汉大学生物系
关键词
光敏感核不育水稻; 光周期; 育性诱导和转换; 碳水化合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以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 和常规水稻农垦58为材料,从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后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用不同光周期(SD 和 LD)进行育性诱导处理,半微量的二硝基水扬酸法定糖结果表明:1.从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至雌雄蕊形成期,农垦58(SD**或 LD***)的淀粉含量逐渐增加,蔗糖和还原糖含量经过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Ⅱ—Ⅲ)后,迅速增加,至雌雄蕊形成期时,淀粉、蔗糖和还原糖含量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2.从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至雌雄蕊形成期,农垦58-s(SD 或 LD)的淀粉、蔗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与农垦58一致。但是,在雌雄蕊形成期之后,农垦58-sSD****的蔗糖含量下降,淀粉和还原糖含量缓慢增加,而农垦58-sLD*****的淀粉、蔗糖和还原糖含量均明显增加。推测长日照可能通过某些代谢环节影响了农垦58-s 叶片内碳水化合物向雄蕊的运输。营养缺乏是造成小饱子败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369 / 37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黑暗对冬小麦花粉育性和结实率的影响
    刘捷平
    王景林
    [J]. 作物学报, 1980, (04) : 211 - 218+258
  • [2]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M].袁晓华;杨中汉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 [3] 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实践.[M].李泽炳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 [4]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教研组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 [5] 中国水稻栽培学.[M].丁颖主编;.农业出版社.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