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灶性脑缺血后室管膜 /室下区细胞迁移到梗塞区周围并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英文)

被引:13
作者
张蓬勃
刘勇
李捷
康前雁
田英芳
陈新林
赵建军
石秦东
宋土生
钱亦华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神经科学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神经科学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神经科学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神经科学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神经科学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神经科学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神经科学研究中心,西安交通
[2]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陕西西安,陕西西安,陕西西安,陕西西安,陕西西安,陕西西安,陕西西安,陕西西安,陕西西安,陕西西安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室管膜细胞; 室下区细胞; 神经发生; 局灶性脑缺血; 大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 [脑血管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后室管膜/室下区细胞的迁移分化,揭示梗塞区周围新生细胞的来源。方法大脑中动脉阻塞前,将10μl0.2%的荧光染料DiI注射于体质量250~350g的雄性SD大鼠侧脑室以预标记室管膜/室下区细胞。脑缺血后,采用累积式的BrdU标记方法标记新生细胞并通过双重免疫荧光染色确定细胞分化。标记的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在非缺血对照大鼠,DiI标记细胞定居于室管膜/室下区。局灶性脑缺血后,DiI标记细胞出现于胼胝体,邻近的纹状体和皮质。此外,缺血14d后,梗塞区周围纹状体和皮质内可见一些DiI/BrdU/GFAP或DiI/BrdU/NeuN三重标记阳性细胞。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后,室管膜/室下区细胞迁移到梗塞区周围并分化成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这一发现对于理解成体神经干细胞的起源和开发促进脑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发生的新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201 / 1206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