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地区上地幔组成、结构及热状态

被引:22
作者
邓晋福
鄂莫岚
路凤香
机构
[1] 武汉地质学院研究生部
[2]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3] 武汉地质学院
关键词
尖晶石二辉橄榄岩; 尖晶石方辉橄榄岩; 地温计; 地压计; 上地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北地区新生代玄武岩中超镁铁质包体的研究,根据地质压力计所估算的包体形成深度、玄武岩浆及辉石岩浆起源的深度等,建立了中国东北地区上地幔组成模式:1.壳幔过渡带;2.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层;3.含有痕量硅酸盐熔体的低速层;4.尖晶石方辉橄榄岩层;5.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层。与此同时,根据地质温度计与地质压力计推算资料,作者认为中国东北地区上地幔属大洋地温。与典型克拉通地温相比,低速层位置较浅,上地幔处于过热状态,这与大陆裂谷的发育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岩石层底面地幔对流状态的探讨 [J].
黄培华 ;
傅容珊 .
地球物理学报, 1983, (01) :39-47
[2]   华北平原邢台地震活动地区的上地幔结构和地幔低速层 [J].
滕吉文 ;
魏斯禹 ;
李金森 ;
赵静娴 .
地球物理学报, 1982, (01) :58-64
[3]   华北地区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超镁铁质捕掳体的初步研究 [J].
刘若新 ;
杨美娥 ;
胥怀济 ;
郭金弟 ;
王文瑚 .
地震地质, 1981, (03) :1-16+83
[4]   辽宁宽甸黄椅山碱性玄武岩岩浆起源问题的讨论 [J].
路凤香 ;
邓晋福 ;
鄂莫岚 .
地球科学, 1981, (01) :183-196+279
[5]   北京—萨哈林剖面的地幔纵向速度结构 [J].
宋仲和 ;
朱介寿 ;
安昌强 ;
张丽娟 .
地球物理学报, 1981, (03) :310-318
[6]   我国东部若干二辉橄榄岩团块的流动构造及流动应力估计 [J].
何永年 .
中国科学, 1980, (06) :569-575+613
[7]   中国东部某些地区碱性玄武岩中包体的温度、压力的计算 [J].
邓晋福 ;
鄂莫岚 ;
路凤香 .
地质论评, 1980, (02) :112-120
[8]   华北平原中部地区深部构造背景及邢台地震(一) [J].
滕吉文 ;
冯炽芬 ;
李金森 ;
陈学波 ;
闻昆娣 ;
张家茹 ;
熊成君 .
地球物理学报, 1974, (04) :255-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