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的再生产——城乡不同阶层家庭学生互联网使用偏好调查

被引:13
作者
张济洲
机构
[1] 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文化资本; 教育公平; 城乡教育差距;
D O I
10.13966/j.cnki.kfjyyj.2018.05.009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通过信息化促进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然而,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仍较为缺乏。当前教育改革处于城乡差异和阶层分化双重格局之下,必须基于新时代互联网技术向教育领域深度渗透的背景,重新审视影响教育公平实现的隐蔽再生产问题。本研究的数据是基于山东省莱西市、沂水县和微山县,甘肃省会宁县、靖远县和武威市,安徽省萧县、无为县和肥西县共3省9市(县)的27所初中学校初三学生的问卷调查。调查采取多层次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总计发放19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40份,有效回收率96. 8%。研究从学生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视角探讨城乡不同家庭阶层背景对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偏好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家庭阶层地位影响学生互联网使用偏好,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之学习偏好或者娱乐偏好,与社会阶层背景密切相关,优势阶层家庭、高收入家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家庭和城市家庭子女,更易于形成互联网学习偏好。学校教育中的信息"使用鸿沟"最具隐蔽性,它掩盖了城乡学生教育结果的不平等,必须从城乡教育信息化实质公平角度推进城乡教育信息化均衡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互联网是否扩大了教育结果不平等——基于PISA上海数据的实证研究 [J].
陈纯槿 ;
顾小清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7, 15 (01) :140-153+191
[2]   新数字鸿沟研究 [J].
江峰 .
图书馆杂志, 2013, 32 (01) :8-12
[3]   家庭资本、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获得——基于江苏省的经验研究 [J].
刘志民 ;
高耀 .
高等教育研究, 2011, 32 (12) :18-27
[4]  
再生产[M]. 商务印书馆 , (法)P.布尔迪约(PierreBourdieu), 2002
[5]  
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 .2 大卫.霍克里奇,汤姆.文森,宋旸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