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太平洋海山区富钴结壳地质特征

被引:23
作者
马维林
金翔龙
陈建林
苏新
章伟艳
机构
[1]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2]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3] 中国地质大学海洋中心
关键词
中太平洋海山区; 富钴结壳; 地质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 [海洋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应用 X射线衍射分析、穆斯堡尔谱分析、X荧光光谱分析以及超微生物化石定年等方法对 1 998年和 1 999年“大洋一号”调查船 DY95 - 8和 DY95 - 1 0航次采集的富钴结壳样品进行了地质特征综合研究与分析 ,结果表明 :( 1 )该区富钴结壳可划分为板状结壳、砾状结壳和钴结核三类 ,均具有微晶质结构。 ( 2 )该区富钴结壳宏观构造主要呈板层状和圈层状构造 ;显微构造在形态上可大体分为柱状构造、平行纹理状构造和致密块状构造三种基本类型。 ( 3)该区富钴结壳主要由三类矿物组成 :锰矿物、铁矿物和杂质矿物。其中锰矿物为水羟锰矿和少量的钡镁锰矿 ,铁矿物主要为 β-羟铁矿 ,偶见赤铁矿和磁铁矿等 ,杂质矿物有石英、斜长石等。( 4 )该区富钴结壳主要成矿元素含量 :Fe为 1 6.86% ,Mn为 2 1 .2 6% ,Cu为 1 1 0 2 .0 9× 1 0 - 6 ,Co为 62 5 2 .72× 1 0 - 6 ,Ni为 40 64.62× 1 0 - 6 。 ( 5 )该区东部海山 ( N1~ N4海山 )比西部海山( N5、 N6海山 ) Fe元素含量高 ,Mn、 Cu、 Co、 Ni元素含量则低 ,这一差异源于海水中 Fe、 Mn等成矿元素的分离作用 ,其分离程度与海底火山作用时代以及相应的玄武岩海解风化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 ( 6)结壳形成于第三纪古新世至第四纪更新世 :第一阶段从第三纪古新世到中新世 ,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2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PROCESSES CONTROLLING THE HEAVY-METAL DISTRIBUTION IN PACIFIC FERROMANGANESE NODULES AND CRUSTS [J].
HALBACH, P .
GEOLOGISCHE RUNDSCHAU, 1986, 75 (01) :235-247
[2]  
矿物穆斯堡尔谱学.[M].李哲;应育浦著;.科学出版社.1996,
[3]  
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M].国家海洋局科技司编;.海洋出版社.1996,
[4]  
多金属结核和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研究.[M].郭世勤等 著.地质出版社.1994,
[5]  
元素地球化学.[M].刘英俊 著.科学出版社.1984,
[6]  
太平洋海洋地质.[M].[美]米纳德(H·W·Menard) 著;郝颐寿;谷磊昭 译.科学出版社.1978,
[7]   太平洋铁锰结壳的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附视频 [J].
孙志国 ;
文丽 ;
韩昌甫 ;
郭卫东 ;
许东禹 ;
李献华 ;
韦刚健 ;
陈毓蔚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7, (01) :68-76
[8]   中太平洋锰结壳地球化学特征 [J].
许东禹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0, (04) :1-10
[9]   试论大洋多金属结核的金属物质来源 [J].
孔祥瑞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9, (01) :63-73
[10]  
An evaluation of the behavior of the rare earth elements during the weathering of sea-floor basalt..Ludden J N; Thompson G;.Earth and Planetary Letters.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