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中段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49
作者
柏道远
马铁球
王先辉
张晓阳
陈必河
机构
[1]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中生代; 构造变形; 岩浆活动; 构造演化; 成矿机制; 湘东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P611 [矿床成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南岭中段北部湘东南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进行了较系统研究,主要提出以下认识。(1)中三叠世后期—中侏罗世初(早中生代)为板内造山阶段。中三叠世后期在区域NWW—SEE向挤压构造体制下发生强烈的陆内俯冲、汇聚作用,形成大量东倾为主的NNE向逆冲断裂与褶皱。其中茶陵—郴州断裂以东隆起区的隔槽式褶皱形成机制为"厚皮式"而非"薄皮式"。NW向基底隐伏断裂产生强烈左旋走滑,并使构造线产生逆时针旋转,形成了安仁"y"字型构造和水口山—香花岭南北向构造。挤压造山使地壳持续大幅增厚、深部地壳温度持续升高。中三叠世末—晚三叠世后期(233~210Ma)区域挤压应力松弛,被加热的中地壳下部岩石熔融,同时存在幔源基性岩浆底侵,从而于后碰撞环境下产生较大规模的花岗质岩浆活动。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因同造山上隆伸展作用而形成裂陷盆地,中侏罗世初期在区域NNE向左旋汇聚走滑体制下形成逆冲断裂及山前冲断收缩盆地、NW向右旋走滑断裂等。早中生代板内造山活动的动力机制主要与板块汇聚的远程挤压效应有关。(2)中侏罗世早期—白垩纪(晚中生代)为后造山—陆内裂谷伸展阶段。中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174~135Ma)因岩石圈拆沉而发生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岩体的被动就位机制、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的发育、Sr-Nd同位素特征、以(高钾)钙碱性岩类为主的岩石组成、构造环境的岩石地球化学判别、大规模有色金属成矿、区域构造演化背景等,指示该时期为后造山构造环境。白垩纪进入强烈的陆内伸展阶段,形成盆-岭构造和相关的离散走滑断裂,广泛发育各类岩脉,局部形成AA型花岗岩小岩体和基性火山岩。热年代学资料暗示盆-岭构造的演化先后经历了构造剥蚀和风化剥蚀-沉积两个阶段。(3)造成湘东南燕山早期花岗岩成矿能力远高于印支期花岗岩的原因,主要是区域构造环境暨构造体制差异,即燕山早期后造山伸展构造体制下岩体中矿质更易于向周围扩散并沉淀,而印支期后碰撞环境弱挤压体制下矿质则被封闭;其次是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即构造-岩浆演化历史和深部成矿流体的参与使燕山早期花岗岩具有更好的成矿岩石地球化学条件。(4)燕山早期钨锡多金属和铅锌多金属两类矿床组合的形成可能主要与岩石圈结构(厚度)和深部热扰动强度,以及相应的岩浆作用规模和岩体侵位深度等因素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436 / 455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60 条
[1]  
Post-collisional strongly peraluminous granites.[J].Paul J Sylvester.LITHOS.1998, 1
[2]   华北侏罗纪大地构造:综评与新认识 [J].
张岳桥 ;
董树文 ;
赵越 ;
张田 .
地质学报, 2007, (11) :1462-1480
[3]   区域构造体制对湘东南印支期与燕山早期花岗岩成矿能力的重要意义——以千里山岩体和王仙岭岩体为例 [J].
柏道远 ;
贾宝华 ;
李金冬 ;
王先辉 ;
马铁球 ;
张晓阳 ;
陈必河 .
矿床地质, 2007, (05) :487-500
[4]   湘东南印支期与燕山早期花岗岩成矿能力差异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关系探讨 [J].
柏道远 ;
贾宝华 ;
马铁球 ;
王先辉 ;
张晓阳 ;
陈必河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7, (05) :387-398
[5]   湘东南燕山早期钨锡与铅锌多金属矿床组合形成的构造-岩浆动力学机制 [J].
柏道远 ;
周亮 ;
王先辉 ;
张晓阳 ;
马铁球 .
地质学报, 2007, (09) :1238-1247
[6]   花岗质岩石的基本问题 [J].
罗照华 ;
黄忠敏 ;
柯珊 .
地质论评, 2007, (S1) :180-226
[7]   湘东南南华系—寒武系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对华南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构造背景的制约 [J].
柏道远 ;
周亮 ;
王先辉 ;
张晓阳 ;
马铁球 .
地质学报, 2007, (06) :755-771
[8]   湖南衡阳燕山早期川口过铝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成因与构造环境 [J].
柏道远 ;
汪永清 ;
王先辉 ;
马铁球 ;
张晓阳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7, (02) :49-59
[9]   湘东南印支期花岗岩成因及构造背景 [J].
柏道远 ;
周亮 ;
马铁球 ;
王先辉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7, (03) :197-212
[10]   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理论分析与野外证据 [J].
罗照华 ;
莫宣学 ;
卢欣祥 ;
陈必河 ;
柯珊 ;
侯增谦 ;
江万 .
地学前缘, 2007, (03) :165-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