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东北缘构造特征、演化及与油气的关系

被引:12
作者
姜耀俭
杨丙中
王岫岩
李延平
王先美
机构
[1] 大庆石油学院,大庆石油学院,大庆石油学院,大庆石油学院,大庆石油学院黑龙江安达,,黑龙江安达,,黑龙江安达,,黑龙江安达,,黑龙江安达,
关键词
东准噶尔盆地; 拉张; 碰撞; 推覆; 含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通过“建造”与“改造”特征的综合分析,划分了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的构造带:早古生代(O1-2陆缘逆冲带;晚古生代(D1)混杂岩浆碰撞带;晚古生代(D1)火山岩浆岛弧挤压带;晚古生代(D2-3)弧后盆地褶皱带;晚古生代(C1—P2)陆缘盆地褶皱带以及中生代前陆盆地平缓背斜带等6个构造带。自古生代以来,曾发生了两次拉张-碰撞(闭合)-推覆的演化过程,均表现为“北挤南拉”和“北老南新”的构造迁移,直到二叠纪末期,相当于晚海西期构造运动,全区发生大规模褶皱变形和挤压推覆。最后依据构造特征和演化分析结果,笔者建议在双井子陆缘盆地褶皱带等具备良好石油地质条件的有利油气区做进一步工作。
引用
收藏
页码:462 / 468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