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RAPD标记分析鸵鸟种群的遗传变异

被引:6
作者
周霞
李宁
张劳
崔庆为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中国农业大学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中垦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鸵鸟; 遗传变异; RAPD;
D O I
10.16288/j.yczz.2001.05.007
中图分类号
S865.39 [];
学科分类号
090705 ;
摘要
为探讨分子遗传标记在鸵鸟 (Struthiocamelus)育种中的应用 ,利用RAPD技术分析了我国养殖的三个主要鸵鸟品种内和品种间的遗传变异。蓝颈鸵鸟、澳洲灰和非洲黑三个品种在品种内和品种间显示出低水平的变异。品种间的遗传距离较好地说明了三个品种的育种改良过程 ,同时预示出用澳洲灰与其他品种鸵鸟进行杂交育种的可行性。选择的 2 0条在鸡中能稳定扩增的RAPD引物其 75 %能在鸵鸟基因组中扩增出产物 ,显示出两种禽类DNA具有同源性 ,为今后利用鸡的微卫星引物对鸵鸟进行基因组扫描 (genomescan)分析奠定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420 / 422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