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SDA的中国人口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89
作者
吕晨
樊杰
孙威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人口空间格局; GIS; 空间自相关; 影响因素;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09.11.003
中图分类号
C922.2 [];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摘要
利用ESDA技术,基于GIS平台对2005年中国人口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发现2005年全国县域人口密度不仅数值差距较大,基尼系数达0.55,而且空间自相关性较强,Moran's I指数为0.42。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四川盆地、东北经济带仍是全国人口最密集地区。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四川盆地是高高型人口集聚区。哈尔滨、长春、银川、昆明等城市地区是高低集聚区。低高型区域集中在高高型区域四周。西北干旱区、内蒙古北部、东北北部山区属于低低集聚区。将人口密度分为五级,通过人口重心观察,以及将人口密度与自然和经济因素叠加,发现气候和海拔高度仍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和交通对全国人口格局影响显著。自然因素不同的组合形式将对人口格局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气候和地形因素长期稳定地影响人口空间格局,但其对人口空间分布的约束力将随着技术进步而降低。经济因素是人口空间格局短期变动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797 / 180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交通通达度评价:从分县到分省 [J].
封志明 ;
刘东 ;
杨艳昭 .
地理研究, 2009, 28 (02) :419-429
[2]   中国城市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与规律分析 [J].
陈刚强 ;
李郇 ;
许学强 .
地理学报, 2008, (10) :1045-1054
[3]   基于自组织模型的城市人口分布动态演化 [J].
焦建军 ;
龙文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2) :232-234
[4]   基于栅格尺度的中国人居环境气候适宜性评价 [J].
唐焰 ;
封志明 ;
杨艳昭 .
资源科学, 2008, (05) :648-653
[5]   黑龙江省人口分布及其变动原因分析 [J].
孙磊 .
人口与经济, 2008, (S1) :54-56
[6]   人口数据空间化表达与应用 [J].
叶宇 ;
刘高焕 ;
冯险峰 .
地球信息科学, 2006, (02) :59-65
[7]   1980年代以来北京市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分布的变化 [J].
黄荣清 .
人口研究, 2005, (05) :19-26
[8]   地理因子与空间人口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J].
董春 ;
刘纪平 ;
赵荣 ;
王桂新 .
遥感信息, 2002, (04) :61-64
[9]   人口统计的时空分析 [J].
陈述彭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 (04) :5-9
[10]   产业调整与上海城市人口再分布 [J].
张善余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04) :85-9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