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沙漠和绿洲下垫面生态条件下能量交换若干特征

被引:23
作者
郑海雷
王介民
米谷俊颜
大龙英治
黄子琛
赵松岭
机构
[1] 厦门大学生物系!厦门,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兰州,日本冈山大学资源生物科学研究所!仓敷,,日本冈山大学文理学院!冈山,,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兰州,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
关键词
沙漠; 绿洲生态系统; 能量通量; 湍流交换; 绿洲效应; 鲍恩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河西走廊黑河地区沙漠和绿洲下垫面生态条件下,用涡旋相关法研究了能量输送的不同模式和日变化进程;以及两种生态条件下能量输送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在沙漠生态条件下,大部分净辐射用于显热散失,另一部分用于向地下传输,较少部分则用于潜热输送,其方向在白天向下,在夜间向上;其Bowen比为13.16。在绿洲的麦田生态条件下,能量输送的基本模式为:大部分净辐射用于潜热散失,其输送方向与沙漠相反,另一部分用于显热散失,其输送方向一般在午后约3h即由上传转为下传。土壤热通量在最大时一般不超过40W/m2。冠层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则更小,其数量级维持在10W/m2以下,小麦不同生长阶段各能量分量占净辐射的比例有所变化。麦田的Bowen比从分蘖期的0.33降到拔节期末的0.095。当有干热大风自沙漠吹向绿洲时观测了典型的绿洲效应,其能量输送模式发生很大变化,显热显著下传,地热流量减弱,潜热散失强烈,起风后约2h潜热甚至高于净辐射。表明沙漠的能量组分参与了麦田的能量平衡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我国大气科学发展战略研究 [J].
林海 ;
殷显曦 .
地球科学进展, 1992, (04) :39-46
[2]   黑河地区地气相互作用观测实验研究 [J].
陈家宜 .
地球科学进展, 1992, (04) :90-91
[3]   前言 [J].
高由禧 .
高原气象, 1990, (02) :3-4
[4]   ANOTHER LOOK AT SONIC THERMOMETRY [J].
KAIMAI, JC ;
GAYNOR, JE .
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1991, 56 (04) :401-410
[5]  
On the similarity in atmospheric fluctuations of carbon dioxide, water vapor and temperature over vegetated fields[J] . Eiji Ohtaki.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 1985 (1)
[6]  
The influence of water vapor fluctuations on turbulent fluxes[J] . R. R. Brook.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 1978 (4)